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如入火聚,得清凉门——论张居正敦本务实的吏治思想
作者:李宝臣 日期: 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隆庆六年 (1572) 五月二十五日,张居正与高拱、高仪在乾清官内隆庆皇帝病榻前受以"顾命"重任.第二天,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病逝.六月,朱翊钧登基,开始了万历时代.这一年新皇九岁.张居正四十八岁,梦寐以求的柄政宿愿终于实现了,历史降临了契机:辅弼幼皇,从而有更多的展现才华、实现报负的机会. 张居正一生有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从此在朝中任职升迁,终生未出任过地方官.进士后的馆选被认为是升迁、入阁的捷径."自天顺二年 (1458年)、李贤奏定纂修 (翰林院修撰、编修) 专用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
制度的演变与惯性:明代“尚书入阁”考论
作者:闫福新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内阁自建立以来就与六部尚书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两者之间的制衡性是明代皇权稳固的重要基础之一,因而明代一直保持着"尚书不入阁"的惯例。但是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日趋混乱以及士大夫群体改革呼声的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直到高拱与张居正改革时期的内阁形成对六部的完全压制。这种变动虽然有利于士大夫主导朝政,但是却威胁到皇权,因此万历以后再次恢复六部尚书与内阁的分权制衡,不过也形成了仅由礼部尚书(包括南京)入阁的新规范,当然这种规范并非明文法规,不具有强制性,在崇祯末年内忧外患之下便再度被打破。但总的来看,六部尚书与内阁的分权制衡是明代中央政治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序书写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演变
作者:王润英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正德以后,诗文集数量剧增,集序的书写因之发生改变。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盟此期正叱咤文坛,撰作了大量集序。文盟组建初期,他们通过书写强势掌控集序文意,阐扬和宣传复古文学思想;至中期,构件化的集序书写,助力"后七子"完成团体经典思想的建构;后期由王世贞独自携领文盟,集序书写遭遇复杂的新语境,但也因此为复古文学思想注入了新元素。作为明代集部文献剧增新生态下迅速突起的文体,集序通过富于时代特色的书写,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后七子"文学思想的构筑和演变。
论汤显祖的梦幻观
作者:薛海燕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汤显祖的梦幻观
论程砚秋的京剧改革思想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移步’而不‘换形’”——论京剧改革的梅兰芳模式
作者:李伟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梅兰芳在他的艺术生涯中 ,为传统京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移步’而不‘换形’”的京剧改革模式。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改革模式的内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