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传心堂法脉薪火相传:从王阳明至方以智
作者:张昭炜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青原山是江右王门讲会的中心,传心堂则是中心的内核。不同于《明儒学案》中阳明后学的分派模式,方以智后学所录的《传心堂约述》以阳明学标宗与践行为主线,勾勒出王阳明、欧阳德、邹守益、罗洪先、聂豹、胡直、王时槐、邹元标、方以智、施闰章的薪火相传法脉。明亡后,方以智与施闰章依然隐忍精进,冬炼三时,绍续阳明学不熄之薪火。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作者:黄卓颖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安派与阳明后学
作者:吴兆路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崛起的以湖北公安人袁氏三兄弟为领袖的一个文学流派.袁宗道,字伯修,在开创文派的过程中起了先导作用,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为该派主将.成就最大,贡献最多,袁中道,字小修,为中郎的文学主张作了某些辩解和补充工作.公...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作者:黄卓颖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遮蔽的个体:毛先舒“格调”诗说及其意义
作者:黄卓颖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自从明代前后七子在复古的旗帜下,自觉围绕体制、气格来建构他们的诗学体系,“格调”说便成为一个极为流行的命题。从李梦阳、何景明,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再到明清之际的申涵光、归庄、毛先舒,后至清代的沈德潜、李重华等人,构成了一个格调诗说发展的脉络,其中前后七子、毛先舒、沈德潜又起到了轴心的作用,而作为连接七子与沈德潜的中间链条,毛先舒所建立起来的“格调”诗说,以讲究法度的调控、情感的节制、诗艺的内敛为重要内涵,其凸显的是一种雅化的情怀与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这既区别于“主于涩”而强调气的七子“格调”说,又与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语境中言说格调的沈德潜不同。因此,考察毛氏的论诗大旨,对于梳理明清两代格调诗说的迁衍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书会才人——关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编著写定者的身份
作者:徐朔方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书会才人——关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编著写定者的身份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