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和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中爱情唱词的文体比较

最后更新:2022.05.22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点击数:18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杨韵迪  

【关键词】 思想态度  唱词特点  比较研究  语体分析 

【期刊名】上海外国语大学

【内容提要】 《牡丹亭》是享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杰出戏曲作家——汤显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无论从其昆曲唱词本身还是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来看,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2004年,由台湾著名小说家白先勇先生在汤版基础上大胆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成功上映,使昆曲名作《牡丹亭》再次成为公众焦点。从汤显祖《牡丹亭》到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虽然两个文本的故事原型都是基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传奇,然而在不同时代语境下二者传达对于爱情态度的方式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种异质性来源于两个文本对昆曲唱词特点的把握之不同,从而使得跨越时代的两个文本不仅在各自的时代里被接受,并在厚重的历史阻隔中实现隔空对话。 文章从语体学角度出发,选取《牡丹亭》两个文本中与爱情主题相关的唱词,按照语体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依次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进行论述分析。语音分析发现节奏感在昆曲唱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节奏的不同把握反映出人物在各类情境下的相应心境;词汇分析发现诗意美是《牡丹亭》中爱情唱词的另一特点,作者通过或直接、或间接的词汇表达,展现出人物在表述爱意时的不同态度;句法和语义研究则发现简洁化是两版《牡丹亭》语言的共通之处,简单明了的对话能够将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加清晰迅速地传达给观众。此外,经过对比分析,文章发现青春版《牡丹亭》的语言比汤版更加精炼、直白,作品人物在认可爱情的基础上,整体态度更加积极向上。 文章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根据语音研究中的超音段音位分析、词汇研究中的动、名词分类、以及句法和语义研究中考虑句子成分和会话语境这几大分析要素,归纳比较《牡丹亭》古今两个版本的唱词特点,从语言研究角度发掘形成该比较结果的社会因素,并进一步证明了《牡丹亭》这一杰作的思想先进性。

【年份】

【页码】

【期号】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