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界的《牡丹亭》研究:以美国汉学为主

最后更新:2022.05.22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点击数:30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汪妍  

【关键词】 牡丹亭  美国汉学    汤显祖 

【期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内容提要】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案头文学和舞台表演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牡丹亭》自问世四百多年来,国内外对于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然而初具规模还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情。国外的《牡丹亭》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由于海外汉学的《牡丹亭》研究选题多、范围广,难以一一介绍叙述,笔者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发现,在海外的《牡丹亭》研究成果中,美国和日本可谓是各领风骚。然而考虑到研究过程中对于原文准确性的语言因素的考量,笔者选取了美国《牡丹亭》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介绍评介,同时,以研究内容为切入点,选取较为热门的几个研究重点,分为主题研究、“梦”的研究、海外传播和后世影响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每个方面则分别选取对应观点迥异的论文作品各两篇作为佐证进行论述。本论文的第一部分选取了艾梅兰和夏志清两位汉学家的著作。他们分别从“情”和“时间”的角度对《牡丹亭》的主题做出解读,将《牡丹亭》放到时代背景和汤显祖的个人创作中做整体观照,呈现出不同于国内研究的独特审美趣味。本论文的第二部分选取了李惠仪和吕立亭两位汉学家的研究成果,一古典,一现代,通过对比,了解美国汉学界《牡丹亭》研究思路的转变。第三部分,针对《牡丹亭》对于后世文本和社会的影响意义这一主题,选取了宇文所安和高彦颐的研究成果加以评介。最后一章,笔者介绍了海外《牡丹亭》演出舞台上两部重要的表演:彼得·塞勒斯的歌剧版《牡丹亭》和陈士争的传奇版《牡丹亭》。通过对着两次演出概况的介绍,可以从传播的角度窥得《牡丹亭》从文本到舞台传播上贯穿始终的两种模式,即:一部分的研究者沿用中国传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融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将《牡丹亭》放到整个明末清初背景中去观照;另一部分的研究者则采取“他者”的眼光,将《牡丹亭》套入西方理论之中,作为研究工具或文化载体。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够见微知著,帮助我们将中国文化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推广开去。

【年份】2014

【页码】

【期号】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