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的儒学剧变与士行转向——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对象

最后更新:2022.05.22来源: 鹰扬卦山(白沙文学奖得奖文集) 点击数:27

【类型】期刊

【作者】  

【关键词】 《牡丹亭》  士人  晚明  儒学  汤显祖 

【期刊名】鹰扬卦山(白沙文学奖得奖文集)

【内容提要】 儒學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傳統社會中,士人習儒為業,一切行為率以儒學為準則,可謂為最典型的儒學實踐者。然迄至晚明之際,由於本身發展已遭遇瓶頸,兼逢紛亂嚴峻的外緣環境,致使儒學發生前所未有之劇變,士人行為亦因此有所轉向。晚明士人湯顯祖,罷官歸家後,旋致力於度曲作劇,並於當年作成《牡丹亭》名世。其人其作,俱迥異於傳統士人,於當時的儒學劇變與士行轉向,具有鮮明的象徵意義。故本文以湯顯祖《牡丹亭》為考察對象,試圖釐清其儒學形態與實踐概況,冀能為現代儒學發展之借鑑。根據本文的研究,湯顯祖資取程朱理學、泰州學派兩派要義,將先驗天理落實至經驗範疇,依序開展天理落實於情理、人性本於自然、為學當推致日用之哲學脈絡。在此哲學脈絡下,湯顯祖選擇由書院走向民間,將儒學推擴至社會,採取由《四書》推致《五經》、造語雅俗共具、兼採佛道以翼儒學等策略,並具體呈現於《牡丹亭》中。約言之,《牡丹亭》忠實地反映晚明儒學的發展:重心已開始遠離專制單一,而漸趨自由多元;視野已開始偏離群體的同一性,而漸關注個體的獨特性

【年份】2015

【页码】413-455

【期号】第21期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