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最后更新:2022.10.30来源: 暂无 点击数:21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洪斌  

【关键词】 情感建构  《牡丹亭》  声音  视角 

【期刊名】

【内容提要】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史和文化领域中的瑰宝,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引起广泛共鸣,而近代演出的成功亦证明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甚至西方仍保留着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艺术魅力,具有作为“场上之曲”的研究价值,并不能仅将其视为文学文本来研究。同时,作为世界三大古剧之一,中国戏剧以其渊源的历史文化承载、优美的文辞表达和独特的舞台表演方式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而现代中西戏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逆位”和“错位”的现象,将中西戏剧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叙事手法推到了研究者的眼前。中西戏剧叙事手法的差异必然造成戏剧文本情感建构方式的差异,而《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情本位”的戏剧主张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充沛的戏剧情感与中国传统戏剧独特的叙事手法相结合,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在文本情感建构方面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化解或者说缓和中西方读者(观众)因中西方戏剧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等诸多差异而造成的理解上、欣赏上和情感接受上的困难和阻碍,为了再现《牡丹亭》“以情至上”的特色,为了弘扬中国戏剧文化,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牡丹亭》英译本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对《牡丹亭》相关研究的概括性介绍,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问题及方法。第二章是对叙事学及中西戏剧叙事和情感建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分析了翻译中作者干涉下的视角越界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翻译中视角和声音分离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第五章探讨了翻译中译者视角的介入对“抒情化情节”的影响。最后一章是对本文的总结。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保存和振兴之路任重道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古典戏剧的英译和研究探索出新的方向,使中国古典戏剧继续传扬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欣赏和喜爱。

【年份】2011

【页码】

【期号】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