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周信芳演剧的文化性质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京剧理论界在梅周并称的背景下,忽视、回避、掩盖了两者在文化性质上的明显差异。梅兰芳是古典美的化身,而周信芳是现代美的创造者。从周信芳演出的剧目上可以看出对民族独立、个性解放的追求,对腐朽政治、丑恶人性的批判;从周信芳的演剧思想与实践上可以看到他对片面形式主义京剧观的破除、对京剧艺术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追求。这都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性。周信芳演剧的现代文化性质使他创立的麒派艺术超越了一般的京剧流派的概念,而具有艺术体系的意义。
论程砚秋的京剧改革思想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论马少波京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李伟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马少波解放以前在胶东推行京剧改革,解放以后是全国戏曲改革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权威发言人,在整个戏曲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戏曲改革主张,很多方面和田汉、欧阳予倩等新文化人曾经提出过的主张并无二致,但他对阶级分析方法的过度运用和对反映论真实观的机械理解影响了他对中国戏曲基本规律的认识,使他的戏曲改革的主张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戏剧舞台上的价值迷雾
作者:李伟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如果对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价值取向予以概括,那么不难看出大体上有着明显不同的两种向度:20世纪80年代的“走向世界”和90年代的“回归传统”。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开始进入一个非常暧昧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主流意识形态提
以色列戏剧中的怀疑主义思潮
作者:李伟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以色列的戏剧中,我们或许更多地看到的是统一中的矛盾,体会到的是以色列人内在的阵痛与分裂。但或许正是这种矛盾和分裂的自然存在和充分展示,反而使以色列社会更有张力、有活力。以色列戏剧从最初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到后来成为怀疑传统价值、批判战争思维、重建人本精神的思想阵地这一历程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从两份戏改方案看两种戏改模式之差异:兼向王安葵先生请教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程砚秋1933年欧游回国后提出的《关于改良戏剧的十九项建议》和欧阳予倩1937年欧游回国后发表的《再论旧戏的改革》可以看作是两份性质不同的戏改方案,前者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后者以剧本文学为基础,彰显了两种不同的戏改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
上页 1 2 3 ... 7 8 9 ... 16 17 1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