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元代东平作家杂剧研究
作者:唐丽君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的创作活动中心有四个,即大都、真定、东平、平阳。从地域角度对元杂剧进行考究是热门视角,元东平杂剧作家的研究比较零散,可供进一步研究。论文展开元东平杂剧作家的探讨时,以元朝为时间轴,以东平为地域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作家群来考察。元代东平杂剧作家所处的文化语境良好。东平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气息浓郁,这些有利条件促使杂剧作家群的诞生。元代东平作家群主要由高文秀、张时起、张寿卿、李好古、顾仲清五人构成,他们生活在相近时期,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构成了一个作家群体。论文考述东平剧作家存世文本及散佚剧目,参照钟嗣成《录鬼簿》及相关典籍所载东平作家的创作情况,析其存世剧作,考释其散佚剧目。简要介绍目前存留的剧本,从同时代或早些时期的相关文献中找寻类似的文学作品或史书或民间传说等资料,对散佚剧目进行考究。通过对存留剧本的深入研读,从宏观角度归纳其整体的创作倾向、艺术特质、地域文化特征。其创作题材丰富多彩,涵盖婚恋剧、水浒剧、历史剧、佛教剧、鬼神剧,具有浓郁的市民思想与道家思想,表达出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高度认同,宣泄了下层士子苦闷之绪,表达对贤明之主的渴求,呼唤救世草莽英雄,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在结构体制特征及人物形象、戏剧冲突、语言、舞台艺术形态独具特色。东平作家敢于突破元杂剧结构体制的牢笼,采用别具匠心的叙事模式,折射世间百态的人物。东平作家巧妙设置戏剧冲突,喜剧性冲突比较多,传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杂剧中主要冲突包括不同阶层之间冲突、文化观念冲突、不同政权之间的冲突。语言雅俗共赏,既活泼生动,又温婉典雅。舞台艺术形态特色在于道具的巧妙使用与趣味性的插科打诨。人物装扮个性化,舞台动作典型化。杂剧突显地域文化色彩,赞扬海洋的宏博浩荡,折射出人民对海洋的挚爱。杂剧深深地刻上了儒家道统的烙印,着力宣扬忠孝两全的思想。作为水浒戏的发源地,高文秀创作的水浒戏数量极多,高度赞扬草莽英雄。元代东平杂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