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徐渭的风筝情结
作者:孙颖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最早用作军事器械和通讯工具,后来逐渐运用于娱乐和健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竹、木制的风筝,到了汉代,纸的使用较为普遍,纸做的风筝随之出现。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筝筝”的丝竹之声,风筝也因此得名。历代文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这样吟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明清时期民间放风筝已经很普遍,清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日信笔》描写断线的风筝,“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也别有情趣和意境。明代奇人徐渭对风筝更加情有独钟,他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一口气写下近三十首题诗,诗歌浅显自然又趣味盎然,表达了对命运的纠结和反思,也寄寓了人世浮沉的感悟。 诗画相融,写意人生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徐渭一生著述甚丰,诗歌、戏曲、绘画、书法无所不精。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