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憨山德清「唯心识观」经典诠释理论探析
-
作者:沈明谦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同为万历三大师,憨山德清与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最大不同之处,应在於他除了修行、传教之外,更遍注三教经典、登台讲论所撰写的经注。其影响所及,不仅一般修习佛学的僧徒与居士仰慕,连士大夫、士子等儒家知识分子也趋之若鹜。而晚明至清初的佛教僧徒诠释儒、道等外道经典的行为,纵使未必是直接受憨山德清的影响,也无法否认他是极具代表性的分水岭。在憨山德清之前,鲜少有佛教僧徒会主动诠释儒、道经典;在他之後,却出现一批由佛教僧徒诠释的儒、道经典,而且这批经典,多有自成系统、以佛学摄儒道的企图心。当代经典诠释研究中,多以学术的角度来观照这些佛教僧徒的经典诠释,着重分析他们如何使用的佛教观点、概念、术语与知识系统等,来会通甚至统摄儒、道以归於佛教,达到高达美所谓的「视域融合」;却常忽略身为教门中人,佛教僧徒更深刻而且必须关注的个体经验与视域,是日常的修行,以及由此修行而获得的体证。将经教与修证断裂看待所产生的弊病,就是只看见静态的、封闭的、知识性的经典诠释文本,而无法理解佛教僧徒动态的、互文的、教行一体的经典诠释行动,不仅投注了个人的生命体验,也意图打破经典文本的思想本位、读者的僵执心灵和三教的畛域局限,赋予读者新的视域,提供以经典为修证依据的可能取径。因此,本文将以憨山德清的经典诠释为例,探讨他如何运用「唯心识观」的诠释方法,诠释三教经典以归於佛,以及指引读者依经修行。首先,本文将厘清,憨山德清「唯心识观」理论的源头-个人阅读经验、修行体证和时代关怀混融而成的「意识结丛」。其次,本文将揭明憨山德清诠释经典的动机,以及诠释行动指向的主要对象。最後,本文将阐释憨山德清「唯心识观」的理论内涵、结构框架和操作方法,并以他的经典诠释为例,揭示他如何以此方法论来诠释经典,以达到融摄三教、彰显教行一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