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还魂记
作者:王薇 日期: 2017.06.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还魂记
《青藤狂歌-徐渭》 开启本土演出
作者:王薇 日期: 2017.1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藤狂歌-徐渭》 开启本土演出
“徐渭”将走进高校、村镇
作者:王薇 日期: 2017.1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渭”将走进高校、村镇
徐渭,震撼的“归来”
作者:王薇 日期: 2016.04.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渭,震撼的“归来”
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
作者:王薇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昆曲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从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嘉庆的这三百多年来,昆曲盛极一时。清代中后期,昆曲逐渐开始衰落,梆子戏逐渐兴起。梆子戏起源于民间,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生活气息浓郁,更贴近百姓生活,很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梆子戏从农村进入城市,为了更加完善自身的艺术形式,梆子戏从昆曲中吸收了很多内容为己所用,这使得其进一步趋于成熟与精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类比了梆子戏中的昆曲成分,从剧本、舞台艺术、民俗、演出场所等方面说明了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昆曲的衰落和梆子戏的兴起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了梆子戏在剧目方面对昆曲的继承,类比了梆子戏与昆曲的同名剧目和同题材剧目,并通过剧本的对比呈现出梆子戏独具风格的移植。最后从剧本结构、语言风格、作者生活背景等方面,比较了昆曲《意中缘》与蒲剧《意中缘》的异同。第三章通过行当、表演、服饰、装扮以及音乐等方面,论述了梆子戏在舞台艺术方面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第四章从演出习俗和演出场所入手,阐述了在酬神祭祀中昆曲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梆子戏的逐渐兴起,以及由于梆子戏演出规模的改变对演出场所的影啧,从而论证了由昆曲到梆子戏习俗和演出场所的沿袭和变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梆子戏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程中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并且对存留于当下的戏曲艺术,如何走入大众文化的视野,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提供了借鉴。
徐渭书画“回家”
作者:王薇,石皎月 日期: 2016.04.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徐渭书画“回家”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