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413岁牡丹亭的现代盖法
作者:石岩 日期: 2011.08.2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413岁牡丹亭的现代盖法
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石岩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无论法兰克福学派如何对“文化工业”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批评,随着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不同门类的艺术都不得不面临如何面对市场,如何适应大众消费者审美趣味的挑战,舞台艺术也不例外。舞台艺术作为一种“成本弊病”特征明显的艺术形态,受空间、现场消费等因素制约,它的固定成本远超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因此,克服“成本弊病”难题成为舞台艺术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命题。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等表演艺术集聚区,在这方面做出过有益的探索。昆曲作为中国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在舞台艺术领域独树一帜。自古以来,舞台表演便是昆曲艺术传承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快餐化、平面化的消费时代,昆曲艺术欣赏的高门槛、慢的节奏成为其走入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障碍。探索以最新的创意经济、创意管理和创意传播理论为支撑,深入研究昆曲舞台艺术的生产、传播和院团管理成为笔者展开本研究的不竭动力。本论文以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当代昆曲舞台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创意经济与艺术管理为主要视角,以最新的创意管理理论、创意传播管理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全面分析了其在2001年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背景下的艺术生产与传播管理经验。突出阐释如下四个问题:第一,阐释并总结了青春版《牡丹亭》“尊重传统、利用现代”的创作经验。青春版《牡丹亭》由华人文学家白先勇策划并集合两岸三地专业力量,对传统昆曲艺术进行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意生产,其创意出发点是尊重汤显祖原作的精神意旨,复现600年昆曲的东方美学精髓,而创意的落脚点是对文本“只删不改”的整编原则和让昆曲回归原生文化环境的艺术再造。论文分析评述了主创团队以“讲述青春故事、启用青年演员、面向青年观众、以青春方式呈现”等为核心的“青春”创意理念进行舞台艺术生产实践的过程,并分析总结了两岸艺术家在差异互补的艺术理念和经验背景下的创意合作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经验。第二,一台具有浓厚创意色彩的舞台艺术作品当以创意的传播思维来完成其艺术实现。过去的十年中,白先勇及其创意生产团队发挥其精英荟萃的“名人效应”、“意见领袖”等传播优势,同时建构了以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本的精粹性与巧妙融入现代审美意识的剧场元素相结合的丰富文化“沟通元”,使一台传统戏曲实现了持续十年面向大众的立体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绵延承传探索了新的传播路径与传播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及良好的社会效益。论文总结了青春版《牡丹亭》十年传播实践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相关非遗保护政策的匡扶与投入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一批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有识之士面对全球大众商业文化浪潮冲击,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民族文化尊严的一份自觉与坚守。第三,论文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创作团队在深厚的海外创意生产传播经验支撑下,对该剧创演与传播采取了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借助政府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鼓励推动,白先勇及其团队深度整合两岸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昆曲培育青年观众目标的同时,完成其昆曲学术传承与教育传承计划;采用商业品牌传播策略和事件营销方式,青春版《牡丹亭》在过去十年中与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其效益最大化的大众传播;同时,主创团队跨文化的学者身份也使其敏锐地找到触发海外受众的独特文化沟通元,如放大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世界文学巨匠的声誉;《牡丹亭》——世界百部经典戏剧之一跨越古今的永恒艺术魅力;昆曲——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人类共享的精神文化遗产;故事——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爱情的人类永恒价值观等传播沟通元,以此引发了西方主流社会人群的热烈反响。它不仅依托古老世界性文化遗产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跨文化传播也为未来其他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经验。第四,任何舞台艺术生产创作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土壤,论文分析总结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演单位苏州昆剧院在过去十年通过与两岸三地艺术工作者跨界、跨团合作积累的舞台艺术生产与传播管理经验,展现了地方院团在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借助政府扶持和自身创新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创作时代精品力作的探索与努力。目前,昆曲院团共同面临实现古老戏曲艺术的原真传承与如何走入现代社会生活和大众审美视野的课题,论文分析过往艺术生产实践的得失成败,借鉴既有的国内外舞台艺术生产院团和机构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以具有实用性的理论概括为未来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寻找符合艺术规律和时代特性的出路与对策。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采取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田野考察方法,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青春版《牡丹亭》这一艺术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舞台艺术精品创意生产与传播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同时对舞台艺术生产领域中类似作品的传播与管理进行对比与评鉴。鉴于笔者多年媒体行业的工作积累,本文的研究方法尤其突出实践性与实证性。笔者对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十年跟踪采访,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研究素材与分析材料。总之,通过不同角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考察,笔者以青春版《牡丹亭》为案例,研究了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当代传播环境下的创意生产、创意传播、立体传播、整合营销及艺术管理,客观、辩证地总结其创新点与成功经验,分析其尚存的不足之处。通过本研究,笔者希冀为我国当代舞台艺术——特别是与昆曲具有相似性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生产创作与推广传播提供案例借鉴和有益启示。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