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临川四梦”传播研究
作者:翟笑千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作为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临川四梦”代表了汤显祖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也反映出了汤显祖对人世现实不同角度的思考,是中国戏曲史以及戏曲研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案头文学及舞台表演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临川四梦”作为戏剧艺术,相较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而言,既直面文本读者又直面舞台观众,因此在传播过程中的直接性、直观性更加突出。纵观“临川四梦”的发展及研究历史,由于传播媒介、社会背景、学界研究理论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临川四梦”各时期文本流传、舞台演出情况、批评及研究都各有其特点。论文框定研究范围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当代,研究重点为“临川四梦”的传播,以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对“临川四梦”的传播历史和研究现状做基本的梳理和总结,具体从文本传播、舞台传播、批评及研究传播三方面入手,考察不同历史背景中“临川四梦”的传播情况。古代传统印行方式带来了“临川四梦”文本传播在明清时期的盛极一时,同时传入日本,进行了文化的初步交流。随着近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民国学者对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拓展及贡献,进一步扩大了“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民国时期“临川四梦”更是扩大了海外传播范围,进行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到了当代,戏曲文学的传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媒体逐渐占据传播市场,使之得到了更大的传播空间,“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也趋向逐渐国际化。舞台为戏曲文学注入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临川四梦”自问世以来便经演不衰,但因《牡丹亭》题材受众范围更广、曲词更为精美、擅演生旦的艺人相对较多等原因,造成《牡丹亭》舞台演出一家独大的不均衡现象。但随着昆曲的衰微,“临川四梦”在民国时期的舞台传播大不如前,饶是如此,凭借戏曲艺人的坚持不懈,“临川四梦”依然活跃在民国报纸广告以及各大演出场所之中,也正因如此,“临川四梦”得以在当代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舞台演出不仅在传播形式与途径上更加多样化,舞台实践也更加丰富化,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文本与舞台并佳的“临川四梦”同样也是学界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关注对象。明清时期,尤其是晚明时期的文学评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临川四梦”对“情”的倡导令大批女性批评者加入其中,在女性受众中的传播更是成为当时罕见的文学现象。随着封建思想的逐步瓦解,以及西方思想的涌入,民国以来的戏曲研究工作得到日益重视,这一时期,戏曲理论和研究视野都呈现出中西结合、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代特征,也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蓄的大环境下,“临川四梦”在当代的研究领域得以不断扩宽,国内研究百家争鸣,国外研究更是百花齐放。当然,无论是其文本传播、舞台传播,还是批评、研究类传播,三者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三者的存在都为“临川四梦”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缺一不可。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四梦”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整体,论文不仅对“四梦”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还试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播现象来分析、挖掘其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临川四梦”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