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意象悲壮的英雄剧:元杂剧剧作赏析之三
作者:于学剑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该剧写东汉三国时期东吴大夫鲁肃索取荆州的故亭。该剧情节简洁,气势宏阔,浩气鼓荡,壮采斐然,一片英雄气。全剧先烘染再实写,关键处浓墨重彩,点睛勾神,全方位集中塑造关羽形象,张扬着大无畏的英雄气魄。鲁肃这个人物塑造得也好,除却前两折是作者借鲁肃之间烘染关羽之勇,有意将鲁肃作为叙述工具,做特殊处理。第四折通过他期期艾艾的语言写活了鲁肃。
元杂剧剧作赏析之二:《窦娥冤》:悲愤千古,摇撼苍穹
作者:于学剑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窦娥冤》是关汉卿剧作中位居魁首的剧作。剧以现实生活为本,又借鉴前代有关"东海孝妇"等民间故事创作而成。本剧的关目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概括与提炼。其深刻的社会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精致的艺术性,是以往诸类屈冤故事所不能比拟的。本剧影响很大,以其深刻的社会性和精湛的艺术性为人们所称道。其批判封建黑暗现实的强力度和塑造窦娥形象的典型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窦娥在黑暗势力迫害下,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与她善良美好的人性,闪耀着千古不息的光辉。在艺术创作上,写实写意,兼而用之。关目情节,安排精当严谨,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真实深刻。语言文词,畅晓本色,"神情悲吊"。全剧风格,既朴实细腻又悲壮感人。
明代戏曲的悲剧观:怨谱说
作者:谢柏梁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尽管悲怨伦理观在先秦是那样发达,尽管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在汉唐是多么盛行,尽管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剧种的悲剧样式,中国的悲剧理论却仍然掩藏于历史深闺之中,人们很难领略到这位大家闺秀的"三春好处"。细心的学者可能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领悟到一些宫调与悲情的邂逅之感;可能会从高则诚"乐人易、动人难"的真实告白中,把握到某些《琵琶记》的苦趣;还可能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在对剧作家们的豁达凭吊中感受到一些苍凉的意绪。但是人们最终还是感到失望,元代终究没有出现蔚为气候的悲剧观念。蒙元黑暗社会之后的明代人,的确有一种躬逢明世的感觉。迟迟不出的中国悲剧观也应运而现,在理论的后花园中展示了其娇好的体态资质。这便是山徐渭,祁彪佳、陈洪绶和卓人月等戏剧家们共同呼唤而出的一轮明月——怨谱说。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