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杨慎的文学批评
作者:邬国平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事竭力反对明世宗"继统不继嗣"的做法,受到廷杖和发配云南永昌的严厉处罚。嘉靖三十八年卒于贬所。杨慎学问博洽,著述繁富,居一时之首。他又作为明代诗人的卓然大家,受到后人推重。当时的诗歌界存在着两种突出的情况:一是明朝学风承袭宋朝的传统,好讲性理之学,这影响到诗歌写作就是"理气诗"的大量产生。二是在弘、正年间、李梦阳、何景明标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旗帜,其流弊每多剿袭雷同,不免陷入拟古主义的泥坑。处在这样的风气之中,杨慎却能自异于
复古与抒情双重协奏:论徐祯卿《谈艺录》
作者:邬国平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祯卿《谈艺录》有两个主旨,一是为诗歌确立"准的",主要针对受陆机诗学传统影响的吴中诗风提出批评,欲将创作引上以先秦汉魏诗歌为目标的复古之路;二是肯定诗歌的抒情功能,强调诗歌创作是诗人以情遣词的精神活动。这构成徐祯卿诗学思想的复古与抒情双重协奏。他的主张与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不谋而合,这是两人结成文学同盟的基础。后人提出徐祯卿受北方文学影响虽有一定道理,然而又忽视徐祯卿本人文学思想前后的连贯性,且夸大李梦阳对他的影响。本文以《谈艺录》为探讨对象,分析徐祯卿的诗歌史观和诗源说,并对徐祯卿与李梦阳、吴中诗风的关系提出看法。
汤显祖的诗文理论
作者:邬国平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绚丽多采的戏曲,脍灸人口的诗文,而且还有带着真知灼见的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而其中又以戏曲论和诗文论最为重要:在戏曲论和诗文论中,诗文论所涉及的范围又较为广泛。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很少问津,本文试图对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作一简要的论述。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