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李、何之争时间考
作者:魏强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再与何氏书》中批驳何景明的《六月望月食》、《同川甫寺中避暑》及《访子容自荆州使回二首》三首诗的写作时间是确定李、何之争时间的有力证据,李梦阳在书信中称前首诗为近作。查前者作于正德十年(1515)六月,后二者作于正德九年(1514)或十年,结合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及二人生平,李、何之争的时间确定为正德九年至正德十年之间。
前七子三事考论
作者:魏强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通过对前七子及其外围成员的行踪和文学思想嬗变考察,并结合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形势,确定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应该始于弘治十一年(1498),从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五(1502)年是复古运动的酝酿期,弘治十五年(1502)至正德六年(1511)是复古运动的发展期,正德六年(1511)至嘉靖九年(1530)是复古运动的高潮期,嘉靖九年(1530)后处于衰微期。"李、康"与"李、何"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是就不同文体和时间段而言。前七子中只有李梦阳与李东阳有师生之谊。
李梦阳、何景明的反理学思想识解
作者:魏强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的理欲同行说、《缶音序》;何景明的《心迹篇》、《师问》等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二人具有反理学思想的主要依据,然李梦阳的"理欲同行而异情"是理学的传统命题;《缶音序》是从诗歌创作角度批评宋诗议论化的倾向;何景明的《心迹篇》是儒学"格物致知"和"理一分殊"的自我阐述;《师问》则是对人不对事地抨击不重素质、惟考是的的学校教育,总之,全面考析,上述资料都不能成为二人具有反理学思想的依据。
吾谨生平三事考略
作者:魏强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吾谨是明中期浙江著名文人,与何景明、郑善夫等友善,曾因诗学观不同与李梦阳书信论难,然其生平有多事不明。据郑善夫《少谷集》中《赠吾谨五首》,《祭吾惟可文》等诗文,结合二人吴中相会的时间,确定其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终年37岁。经过对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与李梦阳《答吾谨书》的论述内容比对,李梦阳《空同集》中《与吴谨书》应为《与吾谨书》。根据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中“童子归,能道执事峻行清德,听之毛骨飒然增凉”等判断:李、吾之争发生在正德八年(1513)八月至正德九年(1514)二月间。
试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尚法观
作者:魏强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尚法观是李梦阳诗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但其尚法观并非集中于诗文形式、技巧等方面,而是与他的天道观、真情观紧密联系,是贯彻文学复古运动成功的有力支撑,但太注重诗文法式的完美性,并强调其"非由思致",就必然忽视创作主体的客观能动性,带来诗文创作的模拟陋习。
建国以来李梦阳研究综述
作者:魏强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建国近60年以来,李梦阳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平遭际及著述论考;《中山狼》是否讥讽李梦阳;李、何之辩的探讨;对其复古理论的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研究成果包括45篇专题学术论文,二部专著,博士、硕士论文四部。回顾近60年的研究,对李梦阳的复古理论及创作的评价经历了由批判到肯定,由片面认识到全面缕析的过程。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