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作者:张英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继承了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情事结合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叙事的抒情化特征。这种特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选取原型故事作以改写,揭示其中的情感意蕴,同时又融进作者的主观情感,使角色承担了表达剧中人和剧作家双重情感的功能,剧作的情感内涵因而更为丰厚;其次,预叙手法的运用使叙事简约明晰,为抒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在情节安排上以情节延宕来使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元杂剧的这种文体特征主要是由其“曲本位”的体制造成的,同时这种抒情化特征也成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鲜明的民族特征。
论元杂剧文本体制对其叙事的影响
作者:步雪琳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在整个中国叙事文学的历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一直以来,对元杂剧的研究却存在两方面的缺失:一方面,对元杂剧体制确立后产生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单一强调曲词的抒情性而忽视了它的叙事性,曲论与剧论始终不能结合。 鉴于此,本文尝试突显元杂剧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考察其文本体制确立后对作家的叙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经分析,本文选取四折一楔子、一角独唱和剧曲作为讨论对象。 四折体制限定了元杂剧的长度,一本四折,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样一来,当故事的内容与四折的体制不是正好吻合时,就迫使作家采取一些叙事策略。当故事的内容不足四折时,作家会通过增加插曲、重复相似事件来增加故事长度;当故事的内容超出四折时,作家会将背景事件转化成人物宾白,同时使用追述、预述等手法缩减故事长度。 楔子体制的存在为元杂剧的叙事增加了些许灵活的因子。它主要的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元杂剧的长度,剧首楔子用来交待故事的背景,剧中楔子则负责连接上下两折的故事情节。 一角独唱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元杂剧的叙事。首先,对不同主唱人物的选择确定了作品的叙述视角,也...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