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徐渭《四声猿》悲剧意识新论
作者:冷鑫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四声猿》悲剧意识新论
从《四声猿》看徐渭杂剧创作的批判思想
作者:程遥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才高绝学,却一生屡试不第,是一位狂狷之士,在文学上主张独创。《四声猿》是徐渭五十七岁历经沧桑之后的作品,取“猿啼四声而肠断”之意,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因其强烈的批判性,被称为千古快谈。《四声猿》借古讽今,抨击黑暗的现实,该杂剧集中体现了徐渭的批判思想,包括批判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封建官场的腐败、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
徐渭《四声猿》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作者:葛雅萍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人说,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要写浙江。笔者认为徐渭对此功不可没。徐渭创作的杂剧《四声猿》影响的作家不是一个或是几个个体,而是作家群体,产生影响的时间不是十年或是几十年,而是几百年。明清时期剧作家们有意无意地争想模仿《四声猿》,创作了大量与《四声猿》关系密切的作品;民间戏剧表演对《四声猿》的继承则一直流传到现在。《四声猿》无论从思想意义、形式结构上还是语言表达上均开一代风气之先。《四声猿》在戏剧史上的启示性,诚如楚辞史上屈原的《九章》与汉赋史上枚乘的《七发》,对绍兴地方戏剧、浙江戏剧乃至中国戏剧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为文学史所罕见。
徐渭《四声猿》悲剧意识新论
作者:冷鑫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世俗社会与个性精神、具体时代与人类总体之间的矛盾造就了《四声猿》冲突的悲剧意识和中国悲剧意识的特质,也是《四声猿》“悲在戏外”和徐渭“畸”型人格的文化动因.《四声猿》体现出的是对传统戏曲“形式胜利”的超越,对悲剧单一结构的超越和对“大团圆”结局的超越.
论徐渭《四声猿》与儒家中庸思想的契合
作者:谭坤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四声猿》代表明代杂剧最高文学成就。《四声猿》发抒作者狂放不羁的才情,具有强烈的个性精神,也表达对儒家伦理思想价值的认同。徐渭在《论中》系列文章中全面阐述了他对中庸思想的认识,认为中庸即"酌其人之骸而天之之谓也",也即个性价值与儒家伦理价值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四声猿》体现个性价值与社会伦理价值之间的谐调,与《论中》两者之间构成一种异质同构关系。《四声猿》主旨契合儒家中庸思想,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形象阐释。
徐渭“本色论”在《四声猿》中的体现
作者:杨晓岚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色"的概念由来已久,明戏曲家徐渭上承前代的本色理论,将其引入戏曲批评的领域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徐渭在《南词叙录》《西厢序》《题昆仑奴杂剧后》等多种戏曲批评中推崇"本色论",在《四声猿》杂剧中从语言、人物、曲律、体制方面很好地展现出"本色论"的具体内涵。从语言上讲,徐渭强调"俗",即一种通俗化、生活化的自然,它的内涵要求是体现生活,流露真情;从人物上讲,徐渭要求"真",即要求人物个性化,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个性;从曲律、体制上讲,徐渭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固有体制,灵活运用南北曲,采用最能表现凸显人物性格、形象和剧情内容的方式,一切以"本色"为基本前提。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