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从“癸巳大计”看明末东林党与内阁之对立
作者:陈永福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大计"引发的纷争,由于导致众多东林党核心人物被罢斥而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甚至万历党争的起点。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在内的众多东林派官员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不是出自万历皇帝的本意,而是王锡爵内阁擅权所致。但这其实是对王锡爵内阁的误解。由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固定,外廷官员就不知道处罚是出自内阁的建议还是皇帝的本意。再者,由于万历皇帝几乎不见外廷官员,内阁与皇帝沟通时经常使用的密揭又不可外泄,从而导致外廷不了解内阁与皇帝沟通的实情,内阁往往因此遭到猜疑和抨击,处境为难。
从“癸巳大计”看明末东林党与内阁之对立
作者:陈永福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大计"引发的纷争,由于导致众多东林党核心人物被罢斥而被看做明末东林党甚至万历党争的起点。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在内的众多东林派官员都认为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不是出自万历皇帝的本意,而是王锡爵内阁擅权所致。但这其实是对王锡爵内阁的误解。由于内阁的票拟权并不固定,外廷官员就不知道处罚是出自内阁的建议还是皇帝的本意。再者,由于万历皇帝几乎不见外廷官员,内阁与皇帝沟通时经常使用的密揭又不可外泄,从而导致外廷不了解内阁与皇帝沟通的实情,内阁往往因此遭到猜疑和抨击,处境为难。
晚明文官会推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作者:李小波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官会推改由类奏方式,是万历二十年阁臣张位的提议,二十六年正式实施。会推不再根据参与者多少分为两等,亦不再由吏部预拟提名,而是凡九卿堂官和科道掌印官一律参与,各举一人,吏部汇总上报。不过这种方式仅持续半年多,明廷即做出两点调整,一是重新肯定吏部在会推时的"斟酌"之权,二是规定了参加的九卿和科道的分工,九卿举人,科道专司纠弹。吏部预拟提名的做法在万历后期得以恢复,而科道参与一切会推和九卿科道间的新型分工关系持续到了明亡。这种分工是科道官在明末会推中权重增大的制度基础,并催生吏部所拟提名需先征求科道意见的变例,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行政运行,是明末政治失重的表现。
两宫太后并尊岂是仅有
作者:常强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百家讲坛》(红版)2008年第八期刊登的《“打不死的邹元标”之死》一文中说,万历母亲李贵妃提拔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后,“张居正投桃报李,于万历帝元年秋力排众议,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又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这也是历史上仅有的一例两位皇太后并尊的现象”。这种论说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有关张居正研究的若干问题——《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一书的序言
作者:韦庆远 日期: 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对明代中叶曾出现过的大改革运动及其失败,对运动的背景、条件和影响;对其主要领导人张居正推行政策政纲的内容,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存在过的失误失律;对活跃在同一时期政治舞台上其他重要人物,诸如高拱、徐阶等人的政见、活动和作用,对张居正与他们学术和政治主张的协调和冲突,意识形态与政治举措之间的连锁互动;对近百年来学术界对以上问题的不同认识和争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防范第二个张居正的出现:万历朝的政治特点 ——“明亡于万历”新解
作者:田澍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理性认识万历政治的特点,是理解晚明的锁钥。而要认清万历朝的政治特点,首要的问题是能否客观地审视张居正。人们简单地将张居正担任首辅的万历前十年与其后的万历政治截然分开的做法,是不可能认清张居正的历史影响的。人们在颂扬张居正之功时,还必须客观地看到其对万历政治的负面影响。其中严防第二个张居正式人物的出现,是最显著的教训。而在张居正死后,神宗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着张居正的这一做法,并予以公开化和扩大化,在持续的反张运动中切实做到了杜绝第二个张居正的出现,但明朝因此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书写了其独有的亡国模式。只有以这种视角来观察万历的政治特点和演变路径,才能真正理解"明亡于万历"的深刻含义。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