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徐渭的风筝情结
作者:孙颖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最早用作军事器械和通讯工具,后来逐渐运用于娱乐和健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竹、木制的风筝,到了汉代,纸的使用较为普遍,纸做的风筝随之出现。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筝筝”的丝竹之声,风筝也因此得名。历代文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这样吟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明清时期民间放风筝已经很普遍,清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日信笔》描写断线的风筝,“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也别有情趣和意境。明代奇人徐渭对风筝更加情有独钟,他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一口气写下近三十首题诗,诗歌浅显自然又趣味盎然,表达了对命运的纠结和反思,也寄寓了人世浮沉的感悟。 诗画相融,写意人生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徐渭一生著述甚丰,诗歌、戏曲、绘画、书法无所不精。
徐渭艺术的启示
作者:李璟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现实生活培养了艺术家的激情,推动了艺术家的想象,艺术家才有可能创造出感人的作品,徐渭也不例外,他将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尽情地倾泻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徐渭的艺术不仪为我们开拓了广阔的学习借鉴空间,也给我们以永久的启迪。徐渭的绘画在内容上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或者是嬉笑怒骂式的警世之意,或者是愤激不平的内心倾诉;绘画形式则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笔墨纵横驰骋,风格狂放奇峭,鲜明地展现出他的艺术独创性。画家所创造的世界与自然界在本质上
论徐渭小品的创作姿态
作者:李子良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小品在晚明小品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小品远出七子派,"上继唐宋派余绪,下开公安派先声"①。陆云龙编辑出版的《皇明十六家小品》将其推举为第一家。徐渭的思想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认为儒释二教统一于道教,入世而又游于世,具有不拘礼法的自由精神。他把这种思想的自由带入了小品创作,表现为自由的姿势和自娱的态度。
《徐渭戏剧研究》
作者:陈远洋,周忠强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陈远洋《徐渭戏剧研究》力图对明代奇人徐渭的戏剧进行全面研究与宏观总结。作者首先对“徐渭戏剧研究”进行说明,徐渭戏剧研究可分为戏剧作品研究和戏剧思想理论研究两个板块,这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徐渭戏剧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看,徐渭戏剧研究呈现出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在研究模式上经历了由传统批评研究模式向现代批评研究模式的转化;二是在研究格局上大陆和台湾分头并进,各有优长;三是在研究态势上愈加贴近本体,趋向多元
江苏·南京博物院 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
作者:本刊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8月29日,由南京博物院主办,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协办的"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在南京博物院拉开帷幕。"青藤白阳",即写意花鸟画史上的泰山北斗徐渭与陈淳,他们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多,一向被视为民族瑰宝、艺术经典,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至是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陈淳的作品不带半点尘俗,笔花墨叶,风姿清朗,挥洒自若而温雅古拙,水墨淋漓却又形神整备;徐渭的作品恣肆磅礴,纵横睥睨,东涂西抹似大刀阔斧,痛快酣畅。
徐渭的绘画与王维的传说
作者:孙明道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国绘画史上,绘画与画论一直并行发展,绘画语言也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发展,经典绘画语言随着绘画的发展日趋自由,经典绘画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催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充分发挥个性,贡献自己的艺术创造与艺术思想。本期刊发孙明道《徐渭的绘画与王维的传说》,文章分析了徐渭对王维画"雪中芭蕉"和画花不问四时进行的图式演绎过程,引证宋代以来的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吴门绘画相关内容,揭示徐渭绘画的新风格。包立民《左乎?右乎?——理论家杨成寅素描》,结合作者所认识的杨成寅,为我们描画了一位理论家治学与生活的鲜活画面。
上页 1 2 3 ... 45 46 47 ... 49 50 5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