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李攀龙诗歌意象研究—以“风尘”意象为中心
作者:蒋鹏举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李攀龙诗追求格高调古,配合这一诗风,他善于选择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空间辽阔感的古雅意象造境;同时,其诗歌中还常出现微末不名的“风尘”意象。通过对李诗意象群类的比较,以及对李诗使用“风尘”意象不同义项的分析,我们认为,李诗的“风尘”意象是具有时代文化底蕴的意象。
诗的"意象"说
作者:杨桂珍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意象"是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之一,又称为"意象应".明代文学家何景明说:"意向应曰合,意向乘曰离".这句话多么精练!真是言简意赅,要言不繁."意"即心意、情意;"象"即物象、景象;"应"即互相对应(或曰"互相嵌合").何景明认为:"意"与"象"对应,叫做"合";"意"与"象"抵触,叫做"离".这一见解,强调了"意"、"象"合一,表明诗中的"意"、"象"应当是混然一体的.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意象比较研究
作者:王翠姣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意象,这些意象在戏剧作品中有着深层含义。如,《牡丹亭》中“梦”意象、“花园”意象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戏剧描写真实的生活状况,如实地反应了当时社会背景、生活状况和世情风貌。其作品中也出现很多意象,如“森林”意象、“鬼魂”意象等。前人经常研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创作特点、美学价值、艺术特征及作用,很少提及作品中的意象。文章将以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相关意象作为出发点,分别以自然景象意象和精神意象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讨其含义、作用及特征。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意象做整体观照。
“意象”研究钩沉与反思———兼论“意象”内涵及其审美特性
作者:田义勇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国美学界,“意象”是一个极具学术生命力的核心范畴。当代“意象”研究的学术实绩值得肯定,但在语源阐释与思想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追溯“意象”语源,应当注重“象”的中介关联性,继承早期的“言”“象”“意”三元范式,重新认识并扬弃明清时期的“情景交融”等二元范式。在研究方法上,无论“主客二分”还是“超主客二分”,都不能真正摆脱二元范式的窠臼,亦不契合中国思想实际。在基本理念上,“意象”研究应当奠基于先秦时期即有的“和实生物”“相异者相济”理念。明清时期何景明、王夫之等人并非反对“分”,而是反对“离”,其思想实质是主张“相异者相合”。基于“异在论”立场,所谓“审美意象”就是以一“意”(“游观意识”)摄三“象”(“心象”“物象”“语象”)为基础的上下贯通与三元交融的体验活动及其结果。
巧借意象,思情共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出塞》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范吉明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引《出塞》,激诗趣(课前让学生猜名字中带"龙"字的明星,如释小龙、李小龙、成龙,引出明代诗人李攀龙)师:(出示明代诗人李攀龙的画像)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真正的"明星",因为他用一双慧眼发现了一首唐诗,而且为这首诗写下了感动中国的评语"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出塞》.
诗话拾零·关于意象
作者:菁莪居主人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何景明曰:“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日离。”《唐宋诗醇》曰:“崔颢题诗黄鹤楼,李白见之,去不复作,至金陵登凤凰台乃题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鸡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