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徐渭《狂鼓史》中祢衡形象分析
作者:王亚琳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祢衡作为古代文人的代表,显示出古代知识分子清高不屈的人生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狂鼓史》的创作背景、情节设置、角色设置和写作技巧,进而得出作品在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对比中涤荡着的同情与希冀,并体会作家蕴含在作品中的对世情人生的哀叹与悲鸣。
祢衡:老年徐渭的少年情怀:兼《狂鼓史》系年考
作者:肖鹰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徐渭《狂鼓史》的写作年代,至今争议不定.徐渭究竟何时写作此剧,关系到对此剧主题动机的解析.分析徐朔方、骆玉明所代表的不同推断,以徐渭的相关诗文作品和《狂鼓史》文本相参证,推断徐渭是在完成塞北之行后,回到绍兴(山阴)创作此剧,徐渭不仅在历史人物祢衡身上找到了深刻的自我认同,而且将祢衡作为他晚年孕育出的少年情怀的象征.在《狂鼓史》中,祢衡不是一个悲剧人物,而是一个超越岁月的意气超迈的"少年徐渭".
有意味的形式——论徐渭《狂鼓史》的结构特征及其思想意蕴
作者:李亦辉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的《狂鼓史》非但思想奇,而且结构奇,尤奇之处是其结构形式与思想意蕴水乳交融,结构本身即是"有意味的形式"。该剧的阴间布局、戏中演戏与插入俗曲这三个形式要素,由外而内地形成一个三环相套的同心圆结构。借鉴南戏副末角色而设的判官察幽一角,起到内外勾连、疏通血脉的作用。三层中的每一层都具有自己的功能,并与其他层相映成趣、互为阐发,外层的果报与包容、中间层的批判与控诉、内层的宿命与色空,共同构成该剧的"复调"特征。
试析“狂人”对“祢衡”的继承与超越:兼谈鲁迅与徐渭
作者:沈杰,王晓初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发表,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我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同时,在作品中那个"语颇错杂无伦次"却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①的"狂人"也自此成为读者争相揣摩的典型。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狂人"形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狂人"形象是否已有先在的文化先驱(渊源)?他们又表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