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治河史札
作者:秦佩珩 日期: 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明初宋濂的《治河议》明代初年,极重视现实。延揽各方面人才,“商略今古”,求才若渴。“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当时招聘来的,多真才实学之士。宋濂为其中之一。陈卧子等选《宋学士文集》首列《治河议》一文,颇有眼光。这是由于陈氏生平不托空言,重视实际。宋濂认为“河源起自西北,去中国为甚远。其势湍悍难制。非多为之委以杀其流,未可以力胜也。”黄河“河源自吐蕃朵甘思西鄙方七八十里,有泉百馀泓,若天之列宿然,曰火敦脑儿。译云星宿海也”。又说:“自海之西,又汇为阿刺脑儿二泽。”(即鄂陵湖和札陵湖)。下流至贵德州,其地名必赤里。“自昆仑至此不啻三千里之远。又约行三百里至积石,从积石上距星宿海盖六千七百有馀里矣。其来也既远,其注也必怒”。接着,宋濂指出,在激湍怒涛的情况下,治黄的关键问题在于“分其流”。“流分”则“势自平”。“流不分”则“其势益横”。他说:“故神禹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在下底柱。及孟津洛汭,至于大伾。大伾而下,酾为二渠。载之高地。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趋竭石入于渤海。然自禹之后无水患者七百七十馀年,此无他,河之流
汤显祖和他的过阳谷诗
作者:李印元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414年前,一个秋天的黄昏,一艘从北驶来的航船停泊在运河东岸的七级码头上,一位轻装打扮的中年男子带着他的新夫人从船上下来。他伸了伸懒腰,高兴地说:“这里已是阳谷地界,我们就在此住下。”尽地主之谊接待他的是一个姓田名宗、非常热情好客的人。两天后的早晨,他和夫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人,又登上了继续南下的航程。他就是在世界文坛上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两位文豪并称,不但是因为有相同的文学戏剧成就,而且二人生活于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