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高濂与《玉簪记》研究
-
作者:杨凯锋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玉簪记》既是一部深深刻上高濂个人烙印的作品,也是一部浸透着时代特色的传奇。 高濂是商人之子,在他父亲“贾而好儒”的影响下,走上文人化之路,一生从事多方面的文化活动,去除身上的商贾气息。在晚明世风和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下,高濂创作了《玉簪记》等多部文学作品,体现他所推崇的文人志趣。而《玉簪记》中“命试”、“手谈”、“会友”等出都是在高濂改编《玉簪记》本事和杂剧的过程中新加入的情节。这些情节往往可以在高濂的家庭、交游和情趣爱好中找到相类似的证据,可见是高濂创作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经历添加进去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玉簪记》这部作品中,找到大量仿写其他作品的证据,特别是对《西厢记》和《拜月记》的仿写。据推算,在高濂活跃的时代,魏良辅已经完成对昆山腔的改造,梁辰鱼的《浣纱记》业已付梓问世,《西厢》、《拜月》、《琵琶》之争硝烟弥漫……但此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沈璨《南曲谱》都尚未问世,传奇的繁盛时期还没到来:这个时期,传奇创作的技巧远没有成熟,作家们正在寻找可供创作参考的范本,而《西厢》、《拜月》、《琵琶》之争正是这个背景之下的传奇创作大讨论。而《玉簪记》就是这一传奇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现的较成熟的作品。它对前代优秀作品的仿写,顺应了传奇在题材、结构、技巧等方面的演进过程,为刚刚兴起的传奇这种体制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为这种体制的最终成熟提供了中间形态。“传情、状景不离《西厢》、《拜月》。”《玉簪记》可谓是《琵琶》的反动,在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等多方面受到《西厢记》的影响,歌颂自由的爱情成为此后传奇创作的主要主题;而在结构上,《玉簪记》又大量借鉴了《拜月》的悲喜交织、冷热匀场等关目安排的技术手段……不妨说,《玉簪记》得《西厢记》之“神”,而学《拜月记》之“术”。 当然,《玉簪记》在仿写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闹会”、“追别”等出都在模仿之外,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些也正是《玉簪记》能够取得如此之长的艺术生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