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宁波府作家研究
作者:陈波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以明代宁波府的作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有明一代宁波府作家全面的考察研究,包括对作家生平、著述的考察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描绘出明代近300年宁波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地域特色。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包括方志、明代诗文总集与地方诗文集等的搜寻,本文作者共发现明代有文学作品传世的作家700多人,所能见到的诗文集100余种。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本文对这些作家的生平、著述等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论文正文前有“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对研究方法及几个问题进行说明以及介绍明代宁波的教育与文化发展状况,并对明代宁波府作家加以历时的综述。从第二章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考察明代各个时期的宁波作家:第二章介绍明前期(洪武到成化时期)的作家。这个时期,宁波刚经历过政治变革,经济、文化虽未得到发展,但产生了不少作家,其中较为重要的作家有桂彦良、乌斯道、郑真、陈敬宗、杨守陈、杨守阯等人。第三章介绍明中叶前期(弘治至嘉靖前期)的作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宁波作家的创作开始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宁波文学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当时知名的作家有张琦、张邦奇、张时彻、陈束、范钦等,其中张时彻可谓此时甬上文坛的盟主。第四章介绍明中叶后期(嘉靖后期至万历朝)的作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宁波府的文学开始了全面的发展,这一时期作家类型丰富,作品各具特点,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达到了第二个也是最辉煌的高峰。主要作家有沈一贯、余有丁、屠隆、沈明臣、沈一中、余寅、周朝俊等,其中屠隆的成就最高。第五章介绍明末清初的作家。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整个中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随着明朝的覆灭,浙东人民纷纷举起抗清的旗帜,而张煌言和钱肃乐成为了浙东地区抗清运动的领袖人物。这一时期的宁波文学带有明显的遗民色彩,主要作家有陈良谟、张煌言、钱肃乐、魏耕等。第六章介绍明代宁波的布衣作家,这是明代宁波文学的特色文化。这一章主要介绍明初的布衣兄弟李孝谦、李悌及明中后期的沈明臣、叶太叔、杨承鲲、吕时等人。这些布衣诗人中,沈明臣成就最高,他是全国颇为知名的布衣诗人,理所应当地也成为甬上布衣诗人的代表人物。第七章介绍明代宁波的家族作家。明代宁波的望族有很多,主要有江北屠氏、槎湖张氏、镜川杨氏、西湖丰氏与砌街李氏等,所以此章主要介绍此这些家族。此外,本文有两个附录,一是明代宁波作家小传,二是明代宁波府作家诗文别集叙录。
周朝俊《红梅记》传播研究
作者:岳晨璐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代传奇作家周朝俊,是万历时期重要的戏曲作家。《红梅记》是其仅存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优秀作品,成为历代戏曲舞台上不断上演的经典剧目。历代文人、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周朝俊《红梅记》做研究,但是在传播方面,还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从“传播”的角度,从文本、演出、评点、图像、近现代传播等方面入手,结合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大背景,对《红梅记》自成书至今的传播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本文以周朝俊《红梅记》为研究对象,分为五章,力图多侧面、多角度,综合、全面地对《红梅记》传播情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戏曲的传播规律作总结和归纳。第二章对《红梅记》的文本传播情况以及特点进行梳理。现存的全本有五种,分别是《玉茗堂批评红梅记》《新刊出相点板红梅记》《新刻袁中郎先生批评红梅记》、明万历师俭堂刻本《丹桂记》、明万历宝珠堂刻本《丹桂记》。其中,宝珠堂本与师俭堂本极其相似,如出一手。据张秀民《明代印书最多的建宁书坊》一文可知,建阳别称“潭阳”。据《宋代“建本”地名考释》一文可知,“富沙”即建阳别称。由此可见“富沙儆韦萧鸣盛校阅”或“潭阳萧儆韦鸣盛校阅”均为“建阳萧鸣盛校阅”。而建阳师俭堂堂主萧腾鸿之叔即萧鸣盛,可见师俭堂与宝珠堂有关系应该是无疑的。此外,较为特殊的是现存全本《玉茗堂批评红梅记》,将其单列一节,分别从人物形象、关目结构、曲白科诨三个方面对进行梳理、分析。第五章从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报刊传播也是《红梅记》传播的重要手段,其中《申报》中有涉及《红梅记》演出的记载。本章在电影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由《红梅记》改编的两部电影,分别是1981年刘琼导演、胡芝风主演的戏曲电影《李慧娘》和2012年黎妙雪导演、舒淇、余文乐等主演的电影《情谜》。通过对电影剧情、镜头、舞台背景、空间处理、音乐、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这两部戏曲电影的鲜明特点。电视方面,主要对由《红梅记》改编的电视剧《天师钟馗之红梅阁》进行分析,从叙事手法、人物设置、戏剧冲突等方面分析,其与原剧本相比,变化较多,但是中心思想并未改变。
高拱性格特征探微
作者:刘小丽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隆庆晚年到万历初年,这是一个能臣辈出、风云际会的特殊时期,明代历史在这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拱就是此时焕发璀璨光芒的一颗政治明星。他主导了隆庆后期的改革活动,为万历朝的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具有多种面貌的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忠诚体国的臣子,也是一个崇拜权力的凡人;他既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大臣,也是一个刚愎急躁的上司;他既是一个公正严明的首辅;也是一个刻板严肃的父亲。这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政治改革家和实学思想家。本文分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高拱研究现状做了简单回顾,在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上指明了本文的方向。正文共有三章。第一章通过现存历史资料探析了高拱性格特征的主要特征和具体表现。根据初步研究,高拱具有求真务实、刚愎直率的态度特征和果断、坚韧的意志特征,以及爱憎强烈的情绪特征。第二章分析高拱主要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其中自然环境与遗传因素造成的影响虽然确切存在但难以详加求证,社会环境的作用则相对容易深入查探,而高拱在各个年龄段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对其性格特征造成的影响更加是鲜明而具体的。第三章将性格特征对高拱人生得失的影响做一总结。
王圻年谱
作者:常振钰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圻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生于明嘉靖九年(1530),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王圻自幼聪明,四岁即善于读书,七岁学戴氏《礼》,十岁负笈游学,走百里向郡中先生拜师求教,十四岁举秀才,补邑庠生,十六岁即廪于官学。后偃蹇科场二十余年,屡试不第,终于在三十五岁时举于乡里,第二年即登三甲进士,随即开始仕宦生涯。历任清江县令、万安知县、云南道监察御史、福建佥事、邛州判官、曹县县令、开州丞、青州同知等职,后拜陕西布政司参议,不受,辞官归乡里。在清江、万安任上,关心民生,轻苛减赋,赈灾救荒,扶持教育,深为地方百姓爱戴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升任监察御史期间,敢于上疏言事,直指朝廷政事的弊端,虽然得罪权贵如张居正、高拱等人,仍正义直言,不屈服于权贵。之后仕途有诸多不顺,辗转多地,每到一任都能尽心尽力,心系百姓,以正直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后擢升陕西布政司参议,念父年老,辞官归去。同时王圻还是一位文献学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繁富,在文献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仅从三十五岁做官开始到其卒年,五十年间共编纂著作二十多部,特别是《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书,对后世沾溉甚多,尤为后世学人所重视,因而《崇祯松江府志》评论其所著述之功为:“皆惊世巨儒之学”。本年谱基本内容是为王圻生涯进行探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第一是干支纪年;第二是编订王圻生年中明朝所发生之重要历史事件,以期将其放眼于大的历史环境之中,以便更好了解其生活环境,以做到知人论世;第三是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编年,以探求其活动轨迹;第四是探求其交友交游情况,考其生平交际情况;第五是对王圻本人所写诗文、所编著之著作进行考证编年,以探求其文艺活动和思想。本年谱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年谱凡例,对年谱编写的体例加以阐释;第二部分为年谱正文,将谱主生平事迹按时间进行编排,并对不详或模糊处加以补充和考辨。
明代王世贞功名观研究——以文学成就和官场政绩为中心
作者:罗燕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后七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和李攀龙共倡古文,自李故去后,其主盟文坛,成为文坛领袖。他是一个声名显赫的著名文人,他又是一个出身于科举世家的封建官吏。他的波澜起伏的一生既可以表现为其作为文坛盟主声名大噪的一面,也可表现为其作为封建官吏官场坎坷的一面。他的一生轨迹无不受到当时明代的政治风气的折射,同时他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又受到根深蒂固的家学渊源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功名观,同时这些也对其后来的仕途和官场政绩产生深远的影响。王世贞22年官场生涯中始终实践着为民做实事的理念,他怀抱着忧患济世的主张,在治理地方、改善民瘼、决理刑狱等方面充分显示着自己的治事理想,实实在在的解决着民生问题,除此之外他还凭借自己名声的影响力积极上书提出改良时世的策略,也通过书信这样一种有效的联络途径来勉励士人,希冀借助优秀人才的努力共同改良时局。这些都是王世贞的官场政绩的反映,除了这些以外,作为文人王世贞提出了复古文学的主张,并在其和徽商、洞庭商的交往过程中,文学主张受到他们的影响开始了向性灵文学观的过渡。这是王世贞官场和文坛两者身份结合的共同反映,王世贞成为文坛盟主之后,声名大震,其声名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他积极的提携文坛...
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研究
作者:荣小措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论文分上下两编共八章,对明代与王维诗歌有关的基本文献、诗话、唐诗选本、评点本、明代诗人创作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涉及的内容及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和方法。明代是唐以后王维诗歌接受的一个高峰期,在王维诗的刊刻、结集、传播、批评、鉴赏以及诗歌创作中的模拟效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具有研究价值。在当前学术界仍缺少对明代王维诗歌接受史的系统研究的前提下,本文吸收现有的零散研究成果,确立该选题。上编第一章梳理了明代前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唐诗选本的刊刻、流传情况以及本期诗话笔记类著作中对王维诗歌的品评;探讨了明代前期二十一位诗人在创作中对王维诗风的仿效及成就,总结了此期王维接受在继承中有创新的过渡期的特点。第二章梳理了明代中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唐诗选本的刊刻、流传情况以及本期诗话类笔记类著作中对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细致品评;探讨了顾起经的《类笺唐王右丞诗集》这部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王维诗集注本,以及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二书的版本价值、利弊得失和影响;分析了明代中期近三十位诗人创作中的王维诗歌接受情况;总结了本期王维诗歌接受在基本文献、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的收获。第三章梳理了明代后期与王维诗歌相关的基本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此期诗话笔记类著作中的王维诗歌批评成就;最后分析了后期十余位诗人在创作中所受王维诗歌的影响;总结了本期王维诗歌接受在理论批评等方面的成就。下编属于接受个案研究。第一、二章着重分析了前后“七子”在选录、评论王维诗歌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创作中对王维诗风的学习,梳理了何景明、徐祯卿、李攀龙、王世贞、谢榛等领军人物对王维诗歌接受的不同贡献。第三章重点总结了胡应麟《诗薮》和许学夷《诗源辨体》两书对王维诗歌集大成式的总结及其新见:二人吸收了复古派百年来品评王维诗歌的理论精华,进行了全面且有突破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另外,也涉及到胡应麟创作中对王维诗的学习。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五部著名唐诗评点本中的王维诗歌接受情况,总结了明代在王维诗歌评点接受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影响。结语部分对王维诗歌明代接受的特色、创获和影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