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清代戏曲家石琰戏曲创作研究
作者:杨晔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石琰(1698?——1774?)苏州吴县人,清代戏曲家,一生所著戏曲二十余部,今存五部,其剧作《两度梅》被誉为“《二度梅》最早的蓝本”。他身处花雅之争时期,故乡吴县在当时盛演昆曲。因此,他的剧作必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着花雅融合的特征。《序》说其戏剧“远追若士,近掩笠翁”,然而历代文人对其戏曲却少有记载,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其存世文本的分析,挖掘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的原因,探寻石琰戏曲特色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特征。本文在梳理分析石琰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其剧作所展现的花雅融合的历史特征及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进行研究。将其剧作《锦香亭》、《两度梅》与李渔《风筝误》、汤显祖《牡丹亭》进行对比,以期判断张鹏“远追若士,近掩笠翁”的评价是否准确。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在知人论世研究方法的指导下,介绍石琰生平及其作品,分析石琰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初衷。第二章,从主题、人物、语言、角色、科介五个方面阐述其作品反思历史、直面现实、教化人心、宣扬忠孝的出发点;从其人物形象刻画、语言运用的鲜明特色,揭示其表现出的对贵族的批判和对百姓的赞扬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剧本中极其丰富、在古典戏曲中少有的科介做系统分类,以期引发读者对古代戏曲舞台表演研究兴趣。第三章,重点分析石琰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力求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活动范围入手,说明“女强男弱”现象的原因是因其家庭环境、戏曲历史沿革及经济发展的综合结果。第四章,将石琰剧作与《牡丹亭》、《风筝误》进行对比,来判断“远追若士,近掩笠翁”是否为虚誉。并得出石琰戏剧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与汤李二人存在的差距的结论:他的戏剧虽然关目紧凑、情节曲折,但思想深度不够、戏剧内容离奇怪诞、不贴合生活实际。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