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汤显祖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周江洪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美学思想研究
汤显祖美学思想研究(之一)情至论
作者:邹元江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美学思想研究(之一)情至论
情至论-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
作者:邓为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全文除引方和结语外,共分四部分:1、简要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及他所处的时代.说明由阳明心蜕变而来的张扬自然人性、呼唤个性解放思潮,是汤显祖情至论形成的主要社会政治思想基础.2、简要论述了汤显祖情至论对儒、道、禅三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及三家思想对"情于论"产生发
明代中后期戏曲尚“真”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孙楠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戏曲滥觞和繁荣兴盛于充满世俗真实趣味的市井民间,以摹写男女之间的自然情欲为它的原始主题,正因为其具有表现个体感情欲望的审美特性,着重抒发个人的真性情,把人人具足的感性欲望作为合理的真实的生命欲望,是一种“民间娱乐”的市井文艺。在明代初期,由于程朱理学割裂了道德与情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将“天理”凌驾于“人欲”之上,并将其上升为先验存在的绝对天理,否定了个人自然情欲之心存在的合理性,戏曲也浸染了“存理杀人”的道德教化论观念。戏曲家从道德观念出发来构筑德性化的人物,直接把理学要义生硬填塞在戏曲中。“文词家”醉心于着墨藻饰、卖弄词藻,日益与戏曲滥觞于市井民间的艺术特性相违背,极端地否定个体的主观精神,以“理”为绝对的权威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旋律。直至明代中后期,自然人性论与“存理杀人”的理学发生了对立冲突,这种对立冲突也波及到了戏曲领域。戏曲是理学还是人学成为论争之焦点,戏曲是图解道德概念还是表现个体感情欲望的真实状态?戏曲创作是在古人的作文之法中模拟剽窃还是师法于从本心流出的肺腑之言?这些问题引发了进步戏曲美学家长足的思考,促使了明代中后期戏曲创作向以摹写真人、真性、真情美学思想转变。另外,明代中后期处在社会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使传统“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市井大众赤裸裸地追求物质生活享乐和自由意志时代风尚;阳明心学的兴起也从哲学的角度肯认了个人自然情欲的合理之处,僵化陈腐的封建道学再也不能禁锢个人蠢蠢欲动的私心和情欲之心的萌发。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便是将被打上伦理属性烙印的人从道德本位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将个人的感性欲望上升为合理的自然天则,并高扬个人自然本性之真。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戏曲领域中进步戏曲美学家从反道学反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潮出发,将长期以来道德伦理对戏曲表现人性之真美学特性的迫害剥离,提出了戏曲重在表现个人的性灵、童心、本色、至情等具有浓郁个人感性色彩的美学思想。这些学说的美学本质都归结为对“真”的推崇,从学术性上确立了“真”美学范畴在戏曲美学思想中不可取代的位置。围绕戏曲尚“真”美学思想这一论题,结合明代曲论、序跋、评注、题词等戏曲资料,探究产生明代中后期戏曲尚“真”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并从戏曲审美观、戏曲创作观、戏曲表演观三个方面,着重阐释徐渭、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潘之恒等戏曲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结合戏曲文本的解读,力求全面分析“真”美学思想的内涵,客观地评价明代中后期尚“真”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
公安派世俗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星星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公安派是在晚明起过重要作用的文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核心人物是袁宏道。因为三袁是湖北公安县人,所以时称“公安派”。 公安派并不只是一个文学流派,它更多的是一个意气相许、性情相尚、志趣相投的文人集团,是融合了性情、学问、文学为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公安派的世俗化美学倾向,认为由佛道和狂禅精神支撑起来的世俗美学浸入到了三袁兄弟的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成为他们的内在精神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标准,是他们在现世红尘中进行一己性情自适的精神动力与理论支持,全文共三章。 第一章详细论述了公安派世俗美学产生的社会政治尤其是思想文化背景,首先分析了晚明时期的士人心学以及由于心学的变异和狂禅的泛滥而引发的士人快乐哲学。心学从思想层面上重振了知识分子的恢宏士气,使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主体精神渐趋活泼高扬,而李贽以及袁宗道、袁宏道等人援禅入儒,对以心为体的心学、禅学进行了为他们所用的改造,发展成为一己逍遥、纵情任欲的士大夫禅学。与此同时,侈靡淫乐作为社会普遍风气深入到晚明士人的精神世界而变为人所共是的正常追求,在这样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中,晚明士子们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解脱出来,逐渐放弃了对道德完善的追求,回归到个性生活和感情世界中,快乐原则成为日常生活中至高无上的生存原则。 第二章是重点部分,主要分析了公安派的世俗化美学理论:第一节重点探讨了以公安派为首的“士”群体在晚明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尚。心学的变异与禅学的世俗化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让身处其中的士子们随心适性、任我所为,表现在具体形态上则是纵情声色、放浪形骸、游戏人间;第二节集中分析公安派的文学创作,他们的不少作品中描摹世俗,渗透着晚明士人群体中特有的文化景观与欣赏品味,还将平民意识引入了长期担负着传道授业功能的正统文学中,市井风情、凡人细事、皆入图画。在创作上,逞才扬性、快意性灵、追求写诗作文的当下快感,不加掩藏地表达着自我感受与一真性灵,以及对色和欲的赤裸裸的表白和追求。语言上浅白俚俗,明白如话;第三节具体讲述了他们的文学欣赏观,注重俗文学作品中的娱乐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