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从黄粱梦故事的改编看元代文人心态——以马致远的《黄粱梦》为中心
作者:张凡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黄粱梦”的故事由来已久,其雏形初现于战国时期,经过六朝小说、唐传奇、元杂剧、明传奇、清小说等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改编,“黄粱梦”故事背后的意蕴愈加深刻。同一故事底本在不同时期的改编,必然会折射出这一阶段独特的文人心态。元代的统治政策和科举的时断时续使文人地位骤降,居于社会底层,也使当时文人的心态极为复杂。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是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元代文人压抑、矛盾、消极的思想和心态。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写“黄粱梦”故事的流变和文人笔下的“如梦人生”。“黄粱梦”故事从战国时期出现雏形到唐代《枕中记》基本框架形成,两宋时期在民间信仰和宗教影响下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故事系统,即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两种故事体系。元明清时期,“一题两翼”分化后,有三部较为典型的作品:马致远的《黄粱梦》、汤显祖的《邯郸记》以及蒲松龄的《续黄粱》,这三部作品选择了不同改编模式,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意蕴也有所不同。第二章写马致远《黄粱梦》所折射出的元代社会现实与文人心态。元代由蒙古族统治,文人备受压迫,社会地位低下。同时儒家思想和蒙古文化相互碰撞,全真教十分盛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黄粱梦》等神仙道化剧,它们能够反映出元代文人在入世与避世间徘徊的矛盾心态。文人渴望入世却又遭受打压,在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场的黑暗后,他们产生了厌世的情怀,最终不得已选择了消极避世、隐逸山林。第三章写《黄粱梦》杂剧折射出的马致远等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创作倾向。元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文人独有的心态都反映在了他们的作品之中。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态度可谓是放浪形骸。同时,元代文人的创作也极富时代特色,他们不遗余力地展现着社会现实,并且对于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在《黄粱梦》等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