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作者:郭英德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传奇名著《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在明清两代流传极为广泛,现存版本即不下 50种。但是各种公私书目记载颇为混乱紊杂,甚或难以凭据。兹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等书所录, 并参考多种国内外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略分为明单刻本、明合刻本、清单刻本、清合刻本、清抄本数类,胪列《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每类略依版刻时代先后为序,并附录《牡丹亭》改本现存明清版本。其中若干版本,因书目记载过略而状貌未详,一并列出,以便查考。所列诸版本,因未暇一一目验, 著录容当有误,敬请方家赐正。
论临川派的戏曲美学理论
作者:王政 日期: 198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临川派的开拓者,也是这个流派审美理论的代表。他的创作实践与美学思想在明代后期的戏剧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追随者们虽多未能得其真髓。~①但能够深入、真切地理解他的,也还不乏其人,如张琦、凌蒙初等等。从源上看,汤显祖之前李卓吾、徐文长的美学思想对临川派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所以我们探讨临川派的戏剧美学思想。是须把李贽、徐渭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Peony Pavilion
作者:雷淑華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Peony Pavilion
情与生:《牡丹亭》的道教文化内蕴
作者:王芳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戏曲文学作品,因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准、深邃的思想与人文精神内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正因如此,学术界对于《牡丹亭》的研究,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而是把其作为一部传统文化经典来加以审视和分析。本文拟从道教的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牡丹亭》的思想、文化底蕴。《牡丹亭》是一部以表达生命价值为主题的作品。它以“情”的概念为核心,通过对戏曲故事的叙事,艺术化地表达了作者生命观和价值取向。《牡丹亭》的“情”即“生命”这一思想主题,蕴含着深邃的道教思想、文化底蕴:首先,《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通过对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描写,深刻描摹了作者关于“情”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指向。这种“情”的生命体验和观念,具有明显的道教生命观色彩。与儒家礼教抑制情欲的生命观不同,道教主张“情即自然”、“情性为一”,尊重和体认人的情感欲望的生命伦理属性。这对汤显祖的“情”论生命观具有深刻影响。其次,《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向度和动力,通过对主人公杜丽娘因“情”而死,亦因“情”而生的情节描写,尤为凸显了其以“情”至上为生命价值观。作者借道教科仪——道场的形式,来具体描摹杜丽娘的死生转化过程;通过对道教生命仪式的艺术化处理,以及道教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与道教相一致的“重生”、“贵生”的人文精神。最后,《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美学基础,提出与儒家理学相反对的“理无情有”的美学观。作者不仅强调生命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且提出了书写生命本真体验的文艺观。这种美学观思想,亦源自于道家道教所一向推崇的“自然”美学观。总体而论,《牡丹亭》不论在思想主题及其文本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上,都直接源自于道教思想文化的影响。从文化哲学的高度看,《牡丹亭》实质上是对道教生命观及其价值理念的艺术化和美学化表达。
上页 1 2 3 ... 113 11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