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沈璟戏曲用韵研究
作者:刘园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研究了明代戏曲家沈璟流传下来的全部戏曲作品的用韵情况,文章通过对照曲谱及排比相同曲牌的曲子确定韵脚,以《中原音韵》为参照,考察了沈璟戏曲中全部入韵字的归属、不同韵部之间的叶韵互押现象及与《中原音韵》不同之处,重点探讨了沈曲韵字与《中原音韵》收字的异同,考察了沈曲反映的《中原音韵》未收的33个韵字。通过对照杜爱英的研究成果,比较了沈璟戏曲用韵与汤显祖戏曲用韵的异同。另外,对照《太和正音谱》和《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排比剧曲,考察曲韵中非入声字的声调和中古入声声调的实际归派情况,得出沈曲全浊次浊入声字的归派情况与《中原音韵》大体相符、清入声字不一定派入上声的结论。本论文带绪论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对戏曲用韵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从宏观上确立了本文用韵研究的角度,对沈璟及其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接着说明了本文的选题价值。最后,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阐释。第一章对沈璟戏曲用韵进行了全面的、穷尽式的研究,文章对2266个韵字,10198次押韵情况进行了逐一分析、归纳;系联出了沈曲用韵的二十四个韵部,除了入声韵五个韵部之外,其他十九部与《中原音韵》高度一致。文章还对沈曲中出现的一些合韵、出韵现象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语音演变、方言体系、版本校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力图探寻其真实原因。第二章考察了沈曲用韵与《中原音韵》的差别,重点研究了《中原音韵》两韵并收字在沈曲中的情况,搜集了不见于《中原音韵》的33个字(排除了其他学者研究过的),并对这些字进行考察和分析。第三章研究了沈曲入声韵字(叶入阴声韵的入声字)“入派三声”的情况,对《中原音韵》“入派三声”进行了检验,明确沈曲入声韵字的全浊、次浊入声字的归派情况与《中原音韵》大体相符,只有清入声字的归派与《中原音韵》相去甚远。第四章将沈璟戏曲用韵与汤显祖戏曲用韵进行比较,从作曲用韵角度来探讨汤沈的区别。从沈璟与汤显祖的用韵比较中,可以看出沈璟作曲用韵更为精当、严格,汤曲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而沈曲在遵循《中原音韵》的前提下,偶尔流露出一些方音现象。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
作者:黎新第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讨论明清两代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历史发展作出简短的结论。一1.至少有三项证据可以表明,明代南方系官话方言客观存在。一是明人张位(隆庆二年进士)在他的《问奇集》“各地乡音”条中说:“...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曲合称为“北乐府”。周德?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曲合称为“北乐府”。周德?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