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六十种曲》研究
作者:马衍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六十种曲》是明代末年毛晋编刻的一部带有总结性的明传奇选集,它对明传奇的传播功莫大焉。从近代姚华有专文介绍以来,《六十种曲》这部“现存明代汇刻传奇最丰富而重要之总集”1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编选者毛晋的文人气质、精通版本、学术渊源等入手,探讨《六十种曲》的编选思想、编选体例、剧作版本的选定、美学追求、传播途径等,从而了解、把握它作为选本的特点、价值及其在传播上的意义和作用。论文主体部分分四章。第一章着重梳理毛晋的家庭教育、学术渊源对其个性形成的影响。在“耕读传家”的家庭环境中,毛晋养成了嗜读书、爱游览、常与朋友诗酒倡和的习惯,其师从一代诗坛盟主钱谦益,更是事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钱氏的学识、个性、交往对毛晋文人化个性的形成有影响。与其收藏家、出版家兼文人的身份相关,毛晋撰写了大量的题跋,强调了对刻书底本的重视,对古书善本传世的追求,这些都显示了他开阔的视野、深邃的眼光,也使得《六十种曲》的刊刻质量有了较为可靠的保证。第二章着重分析《六十种曲》的体例。首先论析了《六十种曲》是明代戏曲繁荣大背景下的产物,将《六十种曲》与毛晋之前刊刻的《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和《宋六十名家词》进行比较,这样能清楚的看出毛晋编选思想的逐步明晰和编选体例的逐步成熟;又重点分析了其收录两种《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李日华的《南西厢记》)、两种《牡丹亭》(汤显祖的原作和硕园改本)的意义。李日华的《南西厢记》和硕园改本《牡丹亭》尽管或遭非议或不受重视,但是它们对《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经典化、通俗化及其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声名也得到了提升。第三章考辨《六十种曲》选用版本的特点。重点考辨了明初沈采的《千金记》、无名氏《寻亲记》的版本,在比勘现存所有明刊本及戏曲选本所收散出的基础上,明晰《六十种曲》所用的底本、编选者所作的删改及其依据,从而探析《六十种曲》选用本子的特点和价值。第四章论析《六十种曲》“案头场上皆擅”的美学追求。首先辨析“绣刻演剧”的涵义,通过现存明代戏曲选本中剧作散出与原作的比勘,结合明人笔记、散文等材料中有关剧作演出情况的描述,论证了《六十种曲》所收剧作多为“场上之曲”,适合且曾在舞台上搬演。最后通过对汤显祖所有剧作的文本和演出的解读,论析了《六十种曲》选收汤氏所有作品的用意,其旨在保留、汇集、传播优秀剧作从而使作家扬名,这符合剧选的使命。本文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力求勾勒《六十种曲》作为选本的价值和意义。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