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作者:李庆立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作者:李庆立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学风复古与文风复古——再谈何景明
作者:郭预衡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何景明生活的时代,正当明孝宗和武宗两朝。孝宗是个中主,武宗是个昏君。景明成长于孝宗弘治年间,仕宦则主要在武宗正德年间,仕于昏君之朝,且当权阉专政之日,主暗臣奸,仕途很不平坦。 景明入朝登仕之日,又恰值孝宗死、武宗嗣位之时。《明史·孝宗纪》云:“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就是说,孝宗以下,无可称者。现在看来,明朝的帝王,从太祖成祖开始,就已空前专制,但史家尚且以为有“可称者”。至于孝宗以下的那些“无可称者”,其为君之恶劣,也就可以想见了。
徐祯卿年谱简编
作者:王乙,陈红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祯卿年谱简编王乙,陈红徐祯卿,明朝文学家,江苏吴县人.弘治进士。曾官大理左寺副、国子博士.诸生时已工诗,与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其诗初学白居易、刘禹锡体,后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游,改趋汉、魏、盛唐而成为“复古派”.并与其三人...
论明赋的社会批判精神──明赋主题研究二题
作者:毕万忱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论它写什么、怎样写,也不论它是什么样式、形式,其内在意蕴都必然包含着作者的某种认识和评价,某种价值取向,这就是作品的主题。韦勒克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材料’,在一个层次上是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行为经验,在又一个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所有这些包括语言在内,都以另外的方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之外;但是,在一部成功的诗或小说中它们是被审美的这一原动力吸引在一起从而组成为复调式的联系的。”①可见,作品的主题,或称审美目的,就是融贯作品中的思想和态度。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但是,如果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歌颂和批判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两大主题,这是不难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得到印证的。赋体文学创作的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特征。例如,“劝百讽一”的汉大赋、杜甫的《三大礼赋》、周邦彦的《汴都赋》等,其立意都在歌颂;扬雄《解嘲》、赵壹《刺世嫉邪赋》、潘岳《西征赋》、鲍照《芜城赋》、痰信《枯树赋》、《哀江南赋》、杜牧《阿房宫赋》。皮日休《桃花赋》等,其宗旨皆在讽刺批判。明赋承继赋体创作歌颂与批判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新的风貌。本
论明赋的社会批判精神
作者:毕万忱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明赋的社会批判精神
上页 1 2 3 4 ... 5 6 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