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以汤显祖"至情论"探析《聊斋志异·连城》
作者:李一鸣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作为中国明代传奇戏剧家,汤显祖才华卓绝,多愁善感,代表作《临川四梦》,其中"一生四梦得意处"又"惟在牡丹".所做《牡丹亭》,以不朽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提出的"至情"论,更是明代思潮的推动和继续.何为至情?倘若以汤显祖所论,世间恐怕并无"情之至者".毕竟能"死而复生,生而复死者",人世间绝无这种超自然的形态.
汤显祖做官也成功
作者:赖晨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1550年-1616年),江西临川人,明朝杰出的戏曲家,有“东方莎上比亚”之美誉,著有《牡丹亭》等.汤显祖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在1593年3月改任浙江遂吕知县.
走近汤显祖
作者:叶长海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年,世界戏剧史走进了"莎士比亚年"和"汤显祖年"。因为今年是中国戏剧家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海内外都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汤翁和莎翁,这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他们虽然早已远离人世,但他们依然活在今天的舞台上,活在我们的心中。
冯梦龙《风流梦》与汤显祖《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邹自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特别是《牡丹亭》,以其深邃的思想光辉和感人心扉的艺术力量,在明清两代熠熠生辉。但是,为了把它搬上戏曲舞台,需要经过不断改编,才能更适合舞台演出的实际。汤显祖在世时,就有吴江派剧作家沈璟(沈伯英)改本《同梦记》,汤显祖逝世后,又有臧懋循改本《还魂记》、徐肃颖改本《丹青记》、冯梦龙改本《风流梦》、硕园改本《还魂记》等。研究《牡丹亭》的改编本,对全面认识汤显祖及其戏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冯梦龙改本《风流梦》与汤显祖原本《牡丹亭》进行比较,就教于方家。
梦幻、梦境与神话仪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作者:胡志毅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们可以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行比较。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中,最早的论文有徐朔芳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近期的有刘昊的《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爱情与异地》\'(1)\'。本文试图从梦幻、梦境和神话仪式的视角,将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进行比较。一、梦幻:主题与象征梦想,是一种诗学。加斯东·巴拉什的《梦想的诗学》提出了“梦想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纪要
作者:郑培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一六年中华学社与香港政府康文署合作,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剧院举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由本人策划主持,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莎翁与汤公所涉及的文化议题。论坛做了全程录像,并由香港公开大学剪辑,在香港明珠电视的公开大学频道播出,作为教学项目。根据录像转录的文本有两万余字,现由本人改写为纪要,与论坛内容大致相同,但有所增删。
上页 1 2 3 ... 77 78 79 ... 80 81 8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