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徐渭超越三教的哲学思想
作者:郭皓政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不仅是文学家、艺术家,也是明代思想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徐渭年轻时即深受王学影响,热衷于哲学思考。他在三教合流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徐渭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中》等文章及其文艺创作中。他彻底打破了儒、释、道三教的界限,主张以道统摄三教,以哲学的眼光审视三教。他的文艺思想公允而少偏激。徐渭的思想虽然深刻,却未能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只能将艺术作为精神的避难所。
浅析“临川四梦”中的文化意蕴
作者:单隽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学界和戏剧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汤显祖研究仍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虽然近几年来不乏新的学术见解,但是结合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移的大背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的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有鉴于此,本文选此题目作专题研究,试图对“临川四梦”中透显的复杂的思想内容作一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从而探求其深层的文化意蕴。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汤显祖“临川四梦”对原传奇话本所作的改编,共有四个小节,分别比较《紫钗记》与《霍小玉传》、《牡丹亭》与《杜丽娘慕色还魂》、以及《南柯记》与《南柯太守传》、《邯郸记》与《枕中记》在主要人物、故事内容、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在此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临川四梦”虽不是汤显祖原创性的作品,但他之所以以此为题材进行重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几部作品本身都含有“梦境”的描写。他对此的修改与再创作,并没有破坏掉原作中“梦”的情节和框架,而是以“梦”为核心生发出新意来。 第二部分是对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梦”的剖析。在汤显祖那里,梦的描写不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手段,而且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他观照人生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汤氏自己所谓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二句,作为索解“临川四梦”的一把钥匙,认为“梦”与“戏”在表现形式上有相通之处,因此,用戏剧的形式写“梦”,也许更加恰当。特别是“后二梦”将梦、戏、人生结合起来加以表现的特点,更体现出汤显祖关照人生的独特方式——人生如“梦”亦如“戏”。这样,一方面,“梦”的形式就为“戏”的创作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天地,扩大了戏剧的容量;另一方面,以“梦”入戏,又浓缩了“戏”的冲突,从而在“梦”—“人生”—“戏”之间建立了一种互为参照、彼此阐释的关系。“梦”是情的外化和延伸,而“戏”又是“梦”的敷演与再现。“梦”和“戏”来源于“情”,表达的也是“情”,“临川四梦”正是“情”的衍生与显现。“情”在“临川四梦”中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它表现为男女之情时,作者赋予它正面的价值,以《紫 钒记》和《牡丹亭》为代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现实欲望的执著与追求。在这 一层面上,“情”就成了“欲”的一种深度表现或极端形式,《南柯记》和《邯郸 记)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情”——对功名利禄的热衷、执著与追求,以至形成主 人公的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而“梦”正乃这种“情结”的一种升华式表现。 在第三部分中,本文借用“文化文法”的溉念,对“临川四梦”所遵循的叙 事法则和内在理路作了一定程度的发掘。“文化文法”是台湾著名的文化人类学 学者李亦园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文化的文法是在儿童时代就开始灌输,甚 至于在母亲的怀胎里就开始‘谱人’的文化法则,所以经常是下意识存在的,但 却无时无刻不在统合支配人的行为的,使他的行为成为有意义而可以为同一群体 内的人所了解的。”《牡丹亭》中以“情”反“理”的自然人性论,或者说是以自 然人性论为基础的情/理二元论,就是贯穿《牡丹亭》叙事的文化文法,它既给人 物的行动提供了一种人性论的依据,又为“梦”的生成奠定了一种心理的基础, 整部剧作就是以此设置情节、结构故事、组织冲突的。相同的创作主目反映在《紫 钦记》里便成为另一种形式——以“情”反“势”:“理”一旦借助“权力”而获 得了它的霸权地位,便成为一种“强势话语”或“权力话语”。“后二梦”则体 现出明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汤氏借用“梦”的形式,告诉人们所有的欲念 或愿望都是虚幻的空无之“梦”,而“梦”的结构形式正好体现了“空”(佛)、“无” (迢)二字,“后二梦”即是以此作为叙事的文化文法而展开来的。另外,本文又 结合汤显祖生平经历的分析,指出“后二梦”虽从整体上看,表现的是佛道的虚 无思想,但其中也隐含着懦家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情结,在他身上,入世情怀与 出世希冀始终交织在一起,不即不离无从截然分开。所以,一方面,他借用佛道 思想来沽解人们的现实欲望,另一方面,又借人物之口阐发了他的治国理想。这 种懦、释、道三教同时并存的现象恰好折射出有明一代三教合流的文化态势。 本文还指出,在重新解读“临J;旧梦”时,应当注意将其放置在具体的文化 语境中,这样才能对汤显祖创作时复杂的文化态度、思想倾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才能找到其思想史的源头。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