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汤显祖与澳门
作者:汤开健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作为一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汤显祖能接受反传统的左派王学,但对于天主教却始终没有接受。汤显祖居留澳门时留下的四首关于澳门的诗歌,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汤氏名剧《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戏中所反映的内容应有许多历史的真实,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澳门史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
在平行时空中比较中西方文学——以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为例
作者:周涔洋,陈晓乐,李张星,胡海洁 日期: 202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和英国,是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本项目希望通过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研究,探索两者对当时各自所处社会文学的影响与推动,探究中西方文学。同时在中外交流频繁的现在,这样的研究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我们也希望能促进人们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了解,去探索工业时代下人们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选择的困境:传统戏曲《秦香莲》、元杂剧《赵氏孤儿》之冲突研究——以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为参照
作者:黄意明,李玉辉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以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为参照,分析中国古代戏曲《秦香莲》、元杂剧《赵氏孤儿》等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选择困惑。一般学者认为,《安》剧反映了安提戈涅所代表的亲情伦理及民俗信仰(自然法)与国王克瑞翁所代表的国家法律(人定法)之间构成的紧张与冲突,或者说反映了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国家价值和以安提戈涅为代表的家庭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最后是以安提戈涅违背人定法、牺牲生命,践行亲情伦理,成就了悲剧的净化效果。在《秦香莲》和《赵氏孤儿》剧中,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冲突,义士韩琪和程婴等深陷忠与义的两难选择之中,最后他们以牺牲生命来追求忠义两全,也实现了悲剧的崇高美。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三部中西戏剧呈现了开在不同文化土壤上的思想花朵;而从悲剧冲突的角度来说,《安》剧两种力量的冲突是外在法律和亲情伦理的冲突,《秦香莲》和《赵氏孤儿》中的冲突,则代表着人心中的两难困境,因而极具思辨性和艺术魅力,具有中国悲剧独特的美感。
海派京剧初探
作者:钱久元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京剧在流播全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众多的各个地方性的京剧流派,只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京剧真正地具有明确的、稳定的艺术特征,可以称得上“派”。本文的“海派京剧”指的就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京剧。 根据海派京剧在历史演进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本文把海派京剧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酝酿与形成时期”;“发展与鼎盛时期”;“后租界时期”和“新时期”。1867年上海第一家京剧剧场“满庭芳”开业,这是上海京剧发展的起点,到十九世纪末期,以《铁公鸡》等一批“真刀真枪”上场,武打凶狠“清装戏”的上演为标志,海派京剧正式形成。第二个时期受中西文化互动的影响更加明显和强烈,海派京剧艺术进一步地得到了发展和繁荣。第三个时期以租界时代的结束为标志,虽然这一段时期海派京剧的演出活动依然频繁,但艺术上基本维持了以前的格局。第四个时期是在1978年之后逐步启动的,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主动地实行了主权之下的对外开放政策,中西文化的交流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近代上海中西文化的汇合促进了艺术的商业化、市场化、通俗化,海派京剧的艺术特色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文化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中国正统京剧奉行精神至上主义,欣赏戏剧的时候,着重于听觉效果,强调唱腔的“韵味”,趣味高雅。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民间俗文化的共同拉动下,“海派京剧”的美学特点呈现出向通俗化“下落”的态势,并由此而导致了它的一系列具体特征的出现。它进一步地强调了艺术的真实性,强调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写实主义的倾向;它注重舞台的视觉直观性,灯彩戏和机关布景戏的盛行改变了中国传统戏曲以演员的表演独占舞台的局面,而对于做工的重视则又改变了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以演员的演唱为主导的局面;它力图大众化、通俗化,注重戏剧情节性因素,大大地发展了连台本戏,表演风格热烈、火炽;它适应上海市民心理,广征博取,在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它比较重视剧情,重视刻画人物性格,舞台演出的整体性比传统戏曲有所提高。 海派京剧是东西方文明碰撞,融合的结果,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今天,对于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海派京剧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