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评京剧《培尔·金特》
作者:曹树钧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评京剧《培尔·金特》
游弋于中西体用之间:王安祈戏剧创作论
作者:李伟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安祈(1955-)在台湾乃至整个华人文艺圈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神奇地将戏迷、学者、编剧、剧团管理者等身份集于一身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这归根结底乃因为她不仅是一个超级大戏迷,而且是一个以爱好为职业的人.中国素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说.王安祈之于京剧,就属于“乐之者”.她常常说,京剧是她的第二生命,剧院是她的第二家园.能将职业与爱好结合起来的人生是幸福的,这样的人生也必然是富有创造力的,所以她在与戏剧有关的研究、创作、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侗戏曲剧作选
作者:刘侗著 日期: 2018.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收录了刘侗京剧、评剧两种剧种的10部中短篇剧本,包括:昭王渡(小剧场京剧)、谁共白头吟(小剧场京剧)、清照伊人(京剧)、南海子(京剧)、圆明(京剧)、杨七娘(京剧)、琉璃赵(独幕京剧)、中关村(京剧现代戏)、长霞(评剧现代戏)、桃花盛开的地方(评剧现代戏),其中有传统剧目,也有实验性剧目,综合体现了剧作家全面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力。
老两口谈戏 京剧、昆曲
作者:刘乃崇,蒋健兰著 日期: 2004.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收录有“谭鑫培教戏”、“程砚秋舞台艺术杂忆”、“张君秋的艺术积累与创造”、“愿京剧之星长明”等文章40余篇。
近代京剧猴戏研究
作者:葛美宏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后,明、清两代产生了大量的西游故事戏,其中,京剧猴戏是最为耀眼、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京剧猴戏分为京、海两派。京派猴戏产生于清代中叶,并在晚清这一帝国分崩离析的复杂历史时期走向繁荣。它发展、鼎盛于紫禁城内的宫廷大戏台,猴戏武生杨月楼、杨小楼等人作为“内廷供奉”,以一种天生骄傲的贵族姿态存在于庚子年以后的海上梨园界。杨小楼的“武戏文唱”也成为了传统猴戏的余辉。相较而言,后来的诸多海派猴戏武生,只能在对前代的遥想与仰慕中成为离叛正统的注脚。京派猴戏浸淫了末代贵族高贵、严苛的精神血脉,其中美猴王的形象往往显得雍容华贵、气度威严,相较之下,清末民初产生于上海的海派猴戏则显示出炫丽、逞奇与诙谐的表演风格。上海早期猴戏延续了传统猴戏折子戏的演出风格。《泗州城》、《金钱豹》与《摇钱树》的演出比例占了演出总量的61%,延续了京派猴戏中齐天大圣的正统形象。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到外国马戏、影戏的冲击,与演出场所的改进,上海新兴的市民阶层迎来了猴戏连台本戏这一颇具海派特色的演出形式。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西游故事电影也在同时期开始涌现。海派猴戏表演向着更像、更火爆与更多绝技的方向发展,背离了以往剧倚人贵、戏因人重的梨园传统。这场京剧表演艺术的争持在彼时传统梨园界人士看来,是一幕新与旧、低俗与高雅的拉锯,实际上背后却是对传统美学中道与技、似与不似的各执一端的偏重,这种偏重显现出来,即是京、海两派猴戏中不尽完美的孙悟空形象。因而,更进一步说,京、海两派猴戏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出风格,由艺术审美角度看去,即是浑朴风格的中落与婉媚格调的勃兴;由阶级文化角度看去,是贵族阶级的没落与平民文化的兴盛;由权力更替角度看去,则是贵族始终着掌握话语权,而金钱则由贵族手中转移到平民手里而已。
“引俗入雅”——雅、俗文化对流中的唐英戏曲创作
作者:胡婷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乾隆年间爆发的“花雅之争”是俗文化在戏曲领域的开端。唐英就是这一时期积极向“花部”学习的昆曲作家代表,他试图采用“引俗入雅”的方式改造昆曲。“引俗入雅”的戏曲创作观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雅俗文化对流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唐英作品中的俗语运用,丑、净角比例增加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唐英在戏曲俗化过程中的贡献。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