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提线木偶与戏曲表演
作者:焦锋 日期: 199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木偶戏品种很多,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有杖头、布袋和提线3种表现形式。各有其表演特色和风格。其中提线木偶以其全身露现舞台之长,为其他形式所不及。提线木偶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其表演技巧较难掌握。清杨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的《咏傀儡》轶诗中云:“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哪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体能灵动,不籍提撕不屈伸。”您瞧,那“不藉提撕下屈伸”的泥塑木雕的小偶人,在艺人们的精心操作下,居然能达到“面貌能惊市井人”的强烈艺术效果。
浅谈戏曲的古老与现代
作者:栾兰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戏曲有据可查的历史,也已有上千年,或者更为久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同样长的历史中,又有那么多的剧种已经消亡,戏曲就是在变化的取舍中存在、发展到今天。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变化,戏曲才有了生命力。汉百戏、晋参军戏、唐歌舞戏、宋南戏、元杂剧、明传奇、清昆曲,都曾风光一时,可是随时势更迭,现在谁还知道它们的真面目呢?但京剧,还有种类繁多的地方戏曲,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之上,说明它们符合观众的需要,尽管这一需要也很微弱了。一个剧种的生命力,常常表现为它吸收、融合与革新的程度。今天的京剧,如没有当年徽班进京,糅京腔、昆腔、秦
晒我姚剧进校园事例 解你戏曲进课堂问题——京剧进校园之我见
作者:徐百昂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我校从2003年开始进行姚剧进校园试点(姚剧是浙江余姚的地方戏,俗称余姚滩簧。形成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乾隆年间。它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等地,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本人参与了姚剧进校园试点的各项活动,在
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作者:史念海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音乐在远古之时,即已为人所喜好。其后因时演变,新声迭起。都城为人文荟萃之所,音乐更具特色。都城虽已他移,流风余韵,犹未能稍替。由音乐发展而成戏曲,益引人入胜、戏曲的演变尤为繁杂,参军戏、傀儡戏先后兴起,其后更有杂剧、传奇,以至现在的京剧,古都城中都倍有生色。戏曲之外,杂技亦殊不少。拔河、斗鸡、角尤为都城中人士所喜好。甚至迄今犹多有流传。探寻其演变的踪迹,当为注意古都文化者所乐闻。
台湾戏曲发展的历史阶段
作者:曾学文 日期: 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台湾戏曲发展的历史阶段福建曾学文台湾戏曲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划分为明、清、日治、两岸分隔等历史时期,它紧随大陆移民的开垦与信仰文化流传而发展,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民众闲暇时的主要娱乐形式,也是民俗节令、寺庙祭祀不可或缺的仪式。台湾戏曲结构...
我怎样排演現代題材的戏曲
作者:沈传錕 日期: 195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以传统戏曲的表演方法表演現代生活,并不是从解放之后才开始,在数十年前,前輩艺术家們已在倣了。不过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很有目的,很有系統,而且是表現旧社会的生活,问题沒有今日这样尖銳。当时这种自發的、点滴的、片断的实驗今天还应該加以好好的研究和重视。举例講,皮黄戏原有的袍带戏的程式,不适用于反映清代的生活;清代末叶,在前輩皮黄艺人的創造下,終于突破了一些旧的程式,而出現了一些新的旗装、紧服的程式。这种程式能够表現当时生活,并为群众所接受,实在有不少的成績。当时在艺术上还不够統一,有时明装的袍带程式,与清装的紧衣程式相混。在服装上,表演方法上、动作身段上、白口上,都存在一定缺点,但这也是艺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現象。这种戏到今天还存在,如《紅樓二尤》,仍有明清装束夹杂的情况。到了民国时代,京剧界又在时装戏的表演方法上作了一些試探。如京戏《槍毙閻瑞生》一剧中,林树森先生竟穿了西装革履上場,可是观众看了,也并不是很觉得讨厌的。在林先生演出时,并沒有完全脫离了袍带戏的传统,他是繼承了一部分,突破了一部分,又根据今人的形态創造了一部分。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