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明戏曲中的苏轼造型研究
作者:张莉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苏轼题材戏曲作品是元明文人剧的一种题材形式,本文在把握元明文人创作的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切入选题,分为四章对苏轼造型进行考察研究。 引言关于元明戏曲中苏轼题材作品的综述。这部分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提出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苏轼造型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是关于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概述。本章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的概念入手,重新定义苏轼题材作品。在正本清源,弄清概念的基础上,对苏轼题材作品进行了整理、分类,通过列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现。 第二章是对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苏轼造型的解析。分析得出元杂剧中落魄潦倒、风流疏狂、休闲隐逸以及明剧中真情真性、洒脱旷达、忠正耿直的形象特征。 第三章是将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与苏轼本人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以《三言》为个案中的苏轼形象进行对比,以期能更准确把握元明苏轼题材戏曲作品中的苏轼形象。 第四章是论述元明戏曲中苏轼造型的成因及其文化内涵。在第二、三章对苏轼形象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背后包括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折射出的文人心态,进一步阐述所蕴含丰富的文化...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作者:宋浩庆 日期: 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到元明时代,主要由于封建制度趋于腐朽,资本主义萌芽滋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诗文,已经显示出它衰败的景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尽管明代李梦阳、何景明所谓七才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明初“台阁体”上取得一些成效,但他们从篇章结构到句法词汇都要模拟的结果,却使诗歌创作丧尽生气。而就在这正统诗文陷于僵死的同时,一种新兴的诗体——散曲,却由于它内容的深厚、广泛,形式的新颍、活泼,表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元明之際宗唐詩風傳播的一個側面——以“二藍”師法淵源為中心
作者:陳廣宏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元末明初的閩中地區,被認為是有明一代宗唐詩學觀念與詩風播遷的一大策源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裹曾經誕生了以林鴻、高樑為首,所謂“閩中十子”的倡鸣唐詩之詩派,尤其自高棅《唐詩品彙》、《唐詩正聲》出,史稱“終明之世,館阁宗之”,“厥後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於此”。
以“上博本”徐渭《墨花图卷》为例浅谈徐渭的绘画艺术
作者:宋婷婷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反对复古文学之主将袁宏道(1568—1610)曾说徐渭书法乃是"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实际上,不管是书法,抑或是绘画,徐渭终其一生都保持了奔放苍劲的风格。就徐渭存世绘画而言,其路子相对单一,主要承继元明以来江南一隅的文人写意花鸟画传统,只是较前人更为放纵,个性更为突出鲜明。再加上徐氏本人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特殊的人生际遇,使他赢得了超出同侪的声誉。目前我们
对元明版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的比较
作者:李丽婷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郑延玉的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既被收入了元代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也被选入了明代的《元曲选》,但两个版本所载的这部剧的内容不尽相同。首先,从情节来看,两个版本所写的这部剧的开头和结尾并不一样。就开头来说,明刊本没有了元刊本的楔子,而增加了对湛卢剑的来历和对吴楚两国争夺宝剑之事的描写:"采五山之铁精,炼六合之金气,感得雨师洒尘,雷师击节,蛟龙捧炉,天帝焚炭,候天伺地,阴阳同体,久而成功。带之有威,用之无敌,真乃世之奇宝也。一向在库中收
汤显祖的宾白艺术——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陈娟娟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所谓宾白,徐渭有云:"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既然为"宾",就不能喧宾夺主,因而相对于曲,古人对宾白要缺乏重视的多,尤其是在元代——"元以填词擅长,名人所作,北曲多而南曲少,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只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实际上,由于戏曲不像其他写作方式那样能通过作者直接介入的方式来描摹人物,而只能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所以剧中人的宾白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它不受格律的限制的这一优势,使它比唱词更能自由地发挥,表现力度也更强。纵观元明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