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李东阳的“格调说”及其影响
作者:闫霞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有唐诗这一高峰横亘在前,宋人在诗歌创作上已面临不小压力,在另辟途径的过程中,以理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作法导致离诗趣越来越远,创作日益陷入困境,开始向前代优秀的创作学习。明代文人在思想上先是惧祸于"文字狱",后受八股科举的桎梏以及商业的侵蚀,创作力也是日益下降。
明“七子派”后学论宋元诗
作者:王逊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七子派的理论主张被归纳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一概括不免偏狭,就诗而言,当是“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诗以盛唐为诗,旁及初唐”,但对于宋元诗,他们则毫无例外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者如李攀龙有“宋无诗”之说,但到了万历后期,在后七子的后学末五子处(实则自王世贞始),虽说他们对宋元诗仍有尖锐的批评,但态度却较为客观、通融,这样一种新变对于一时文学之风气与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则宋元诗的文学史地位得以确立;其次,“师古”与“师心”的创作方法也得以融合;此外,也使前后七子诗论中固有的漏洞得到了弥补和完善。 一 概而言之,末五子对宋元诗的新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出于一种实用的考虑,如李维桢称: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声知音,审音知乐,审乐知政,而治道备矣。宋诗有宋风焉,元诗有元风焉,采风陈诗,而政事、学术、好尚、习俗升降污隆具在目前,故行宋元诗者,亦孔子录十五国风之指也。(《宋元诗序》,《大泌山房集》卷九) 李维桢继承了“兴、观、群、怨”的儒家诗教传统,认为通过诗歌可以考察一时的政风民情,存一代之文献,从这一角度看,宋元诗亦可谓功莫大焉。
十二教盘谁狎主?:读《明诗三百首》
作者:张宗子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相对于唐诗宋诗,明诗的选本不多。选唐诗,任何时候都是一件乐事。不管前人有多少好选本,也不管前人的选本分量有多大,有多少种选取角度,从童蒙读物的《唐诗三百首》到《唐诗别裁》的两千首,从分类选本到单取某一流派的几家精选,你若从头再选一本,不依傍前人,别开
元代戏剧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汪诗珮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剧场艺术除了演员与表演、剧作家与剧本之外,另一项重要的环节就是演出场合与观众,然后者材料往往较为曲折、隐晦,需通过层层解读庶能掌握整体面貌.此外,文献资料往往难以确认其所叙述之戏、曲的体裁与内涵,但后人解释上的局限,并无法限制历史现象,亦即当时的演剧活动及其整体环境;故不妨将视角放大些,俯瞰当时的“戏剧”而非划限在“杂剧”上,反能促进对局部的了解.本文以“戏剧”替代元代通行的“杂剧”,原因在此.而以“传播与接受”之词替代“演出场合(剧场)与观众”\'(1)\',则是为了强调将戏剧活动视为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一个环节(theatre as a social context).“传播”既可概括演出及其场合,也能说明其中径路与因果关系;“接受者”固然包括观众,也涵盖其接受的来由.换言之,不仅仅陈述事物本身,也希望探知个中现象之因缘.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