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汉卿杂剧语词研究
作者:王中强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杂剧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对于关汉卿杂剧中的语词,前人也有专着解释,但大都存在重释义而轻探源的倾向,且多对剧中的虚词进行分析,如连词、介词、语气等,对关汉卿杂剧中的实词和俗语展开研究的尚不多,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对关汉卿杂剧中的词语进行了统计分类,并解释了部分词语,探索语源,分析词语、词义的演变过程。同时,我们还从语言角度对作者存疑杂剧《晋国公裴度还带》作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真正的作者应是关汉卿而非贾仲明。本文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论文思路和关汉卿杂剧词语的总体介绍。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理由和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对现存元杂剧的版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关汉卿生平及其杂剧词汇研究现状做了简介和分析。第一章概括了关汉卿杂剧词语的总体面貌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书面语词、俗语词、外来词几种。其次是语词解释,包括新词新义和部分具体词语。本文根据《汉语大词典》搜集关汉卿杂剧中出现的新词、新义,结合词语研究结果对《汉语大词典》做了补充,增补《大词典》中的词条、义项,提前或提供书证。词语释证主要有疑难词、俗词俗语和外来词。尽可能做到探索语源,从历时角度研究词义的演变过程。外来词分析中,我们主要对杂剧蒙古语词进行了音节分析,同现代蒙语对比,寻找中世纪蒙古语音节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其次是词汇概念场研究。本文将一些相同概念语义的词语放在同一概念场场内分析,研究场内成员及词义的演变过程,有慌乱概念场、和解概念场、抛弃概念场三类。最后是从语言角度分析《裴度还带》一剧的作者问题。针对作品的具体内容,我们设计了调查方法,调查统计了《裴》剧、关氏和贾氏杂剧的语法成分、词汇成分,如“兀的”句式、人稻代词、疑问代词,从数量和比例方面进行对比,考察哪一方与《裴》剧在语言习惯方面更接近,进而确定作者。
论关汉卿杂剧的民间狂欢化表述
作者:张玉玲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关汉卿是谁?“元人第一”?“世界文化名人”?“革命文艺战士”?“元杂剧的奠基人”?种种头衔仿佛把我们与这位作家之间的距离渐渐拉远了。纵观关汉卿研究学术史,人们往往以传统文人的眼光来看待关汉卿,同情他及其与他同时代的文人们;从正统的官方化文学欣赏角度来评价关汉卿的杂剧,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民间元素。本文中,笔者就将用另一只“眼”,即从民间的非官方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关汉卿及其杂剧作品。同时,本文将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本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本篇论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回顾从古至今的关汉卿研究和评价,提出民间视角下的关汉卿研究。下半部分阐述运用巴赫金狂欢化化理论于本论文的可操作性,为下文理论的运用作铺垫。 第二章,开场——上场时的自报家门及与观众打趣。无论是丑角滑稽的自揭短处式开场,还是台上台下的白日梦式开场,都是作家即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污秽在戏剧中进行笑谑性处理,让观众在幻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章,俗言俚语——关剧的“民间广场语言”。笔者将“民间广场语言”定义为一种不拘于形迹的、粗糙的、任意的非官方的语言表述,它出现在民间...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