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代公案杂剧中的包拯形象
作者:赵忠富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中有这样一段唱词:"【得胜令】今日个天理竟如何,黎庶尽讴歌,再不言宋天子英明甚,只说他包龙图智慧多"。其实,包拯不仅得到了关汉卿一人的瞩目,在整个元杂剧中,包龙图的出镜率也是最高的。据郑振铎先生统计: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记录的元杂剧四百余种,以"公案"故事作为题材的占十分之一以上。我们对现存的一百五十多部元杂剧进行考察后发现,其中有近三十部可归入"公案剧",而以包公为执法者的公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曲合称为“北乐府”。周德?
元杂剧的形成及繁荣的原因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大量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称为“北曲”。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的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北杂剧。它的一些表演程式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民族戏曲若干表演特点,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种戏剧样式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已难确考。元代人都说它是“新声”,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胡祗遹《赠宋氏序》中说:“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胡祗遹卒于元成宗元贞元年,上距蒙古王朝正式称元只有23年。他所说“近代教坊院本”当指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中说:“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胡祗遹“近代”院本变为杂剧之说和陶宗仪金末元初产生杂剧说比较一致。但还有一些元代人又说杂剧是元朝“棍一”后才出现的。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中说:“国初混一,北方诸俊新声一作,古未有之。”被后人称作“元诗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中原音韵》写序,也说“我朝棍一以来”,“自是北乐府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和散...
试论关汉卿剧作的艺术经验
作者:黄文锡 日期: 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的经验教益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不无借鉴作用。以下从四个方面,略述管见:
汤显祖的南行诗草
作者:王离之 日期: 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去年是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周年。前不久,在江西南昌曾举行汤显祖剧作学术讨论会。他的剧作不但在国内广为流传,深有影响,而且还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外上演,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我国戏曲史上,能与关汉卿、王实甫相伯仲的是汤显祖。汤显祖以《牡丹亭》、《还魂记》等剧作,赢得了杰出的地位。汤显祖同时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诗词和古文饮誉宇
一部填补空白的戏曲史专著:徐子方《明杂剧研究》评介
作者:吴新雷 日期: 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中国戏曲史上,明杂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上承元代的北曲杂剧,而且创造性地变出了“南杂剧”,下开清人杂剧的新路.单就明杂剧的数量而言,其作品总数竟超过了元杂剧和南戏之总和.对于这一文学现象,是很值得进行研究的.但过去的戏曲史、文学史著作,往往是简...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