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兴象”视角下明诗式微原因分析——以李梦阳和谢榛的诗为例
作者:刘亮,邹祖尧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朝诗歌整体成就不高,为了探明原因,引出了“兴象”概念。“兴象”是“兴”与“象”的结合,“兴”是文学之“兴”,“象”乃审美之“象”;“兴”乃“文已尽而意有余”,“象”亦“玩味乃可识”。概述了“兴象”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兴象”是“作诗大要”以及衡量诗歌创作水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杆。通过分析文坛巨擘李梦阳所创作诗歌和布衣诗人谢榛所改编诗歌中的“兴象”,得出结论:明代诗人对于“兴象”的缺失和漠视是明代诗歌衰落的重要原因。
边贡的文学成就
作者:许金榜 日期: 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明一代,“前后七子”蜚声文坛。边贡则为“前七子”之佼佼者,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号称“弘正四杰”。王士祯《华泉先生诗选序》云:“明诗莫盛于弘正,弘正之诗莫盛于四杰。”作为济南作家,边贡的地位尤为重要。王士祯在同文中又说:“吾济南诗派大昌于华泉、沧溟二氏;而筚路篮缕之功,又以边氏为首庸。”边贡诗文,虽自嘉靖以来几经刊刻,但沧桑之间,皆沦烟莽,版多残缺,书亦不
体制格调与兴象风神:明人学唐诗的两个路径
作者: 暂无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学院张毅教授在《追寻唐诗的声韵之美——兼论明人的学诗路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与宋人学唐诗多注重其语意结构而在意新语工上下功夫不同,明人的唐诗接受多从对唐诗声调体格的仿效人手,用心追寻唐诗的声韵之美,导致了“格调”论的流行和“神韵”论的产生。由具体而微的声韵、体制入手,倡言“诗必盛唐”,追摹唐诗特有的风神情韵,是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学诗路径。“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何景明以格调论唐诗而注重体格与音调的关系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