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代戏曲本色说考论
作者:敬晓庆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戏曲“本色”说在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本色”源自诗文理论而盛行于戏曲批评,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成为曲论家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戏曲本色的追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在戏曲领域的集中体现。其理论涵盖面相当广泛,涉及戏曲内容和形式的诸多领域。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核心内容即在于中国古典戏曲“辨体”观念的整合重组。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纵向演进,经历了一个由诸多曲论家参与讨论、发展完善的过程:其发轫于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对戏曲内在体制规范的探求研讨;中经明中叶李开先“以金、元为准”之本色说、何良俊“宁声叶而辞不工”之本色说、徐渭“本色犹言正身”之本色说、王世贞“虽本才情、务谐俚俗”之本色说的阐发与深化;至晚明沈璟“按腔自然成绝唱”与汤显祖“意趣神色”之发挥后,由王骥德集其大成,构建出“可解”、“可演”、“可传”的完整戏曲“本色”说体系。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横向拓展,经历了诸多层次不一、大小有别的论争辩驳,其要者有关于戏曲语言文质关系的“名剧之争”,与关于戏曲形制的“意法之争”。明代戏曲“本色”说的两次论争,均体现出...
明代戏曲本色说考论
作者:敬晓庆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本色”说在我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本色”源自诗文理论而盛行于戏曲批评,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成为曲论家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戏曲本色的追求,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在戏曲领域的集中体现。其理论涵盖面相当广泛,涉及戏曲内容和形式的诸多领域。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核心内容即在于中国古典戏曲“辨体”观念的整合重组。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纵向演进,经历了一个由诸多曲论家参与讨论、发展完善的过程:其发轫于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对戏曲内在体制规范的探求研讨;中经明中叶李开先“以金、元为准”之本色说、何良俊“宁声叶而辞不工”之本色说、徐渭“本色犹言正身”之本色说、王世贞“虽本才情、务谐俚俗”之本色说的阐发与深化;至晚明沈璟“按腔自然成绝唱”与汤显祖“意趣神色”之发挥后,由王骥德集其大成,构建出“可解”、“可演”、“可传”的完整戏曲“本色”说体系。 明代戏曲“本色”说的横向拓展,经历了诸多层次不一、大小有别的论争辩驳,其要者有关于戏曲语言文质关系的“名剧之争”,与关于戏曲形制的“意法之争”。明代戏曲“本色”说的两次论争,均体现出...
中国古代经权说的历史演变
作者:葛荣晋 日期: 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经”和“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中国哲学家对它的探讨,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权”作为哲学范畴,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从先秦到汉唐,以《春秋公羊传》作者、董仲舒、何晏、《刘子》作者等为代表,都提倡“反经合道”说。这是一个朴素的辩证法命题。北宋以降,随着理学思潮的兴起,以程朱为代表的道学家极力反对“反经合道”说,或提倡“权即是经”之说,或鼓吹“常则守经,变则行权”之说,否定“经”和“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而上学取代了辩证法思想。明清时期,随着地主阶级改良派自我批判思潮的发展,以高拱、毛奇龄、戴震等人为代表,从理论上详细地论证了“经”和“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批判了宋儒的“执理无权”的形而上学,并且揭露了宋明理学的保守性和反动性,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和“趋势变法”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充满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经”和“权”认识的矛盾运动。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