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突破中的“逆流”——简析明末孟称舜等杂剧创作的“趋元”倾向
作者:李艳霞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进入明代以后,先后演变成宫廷剧和文人剧两种基本形态。然而在明中后期时杂剧界却出现了一股追慕元人的复古热潮,孟称舜的杂剧活动和有关理论正是这一热潮的集中体现。最终这一复古倾向未能改变文人剧的发展态势。
论元杂剧历史剧繁盛的原因
作者:高益荣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里历史剧占的比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深厚的史官文化意识使剧作家更偏爱历史题材,故写出大量的历史剧。其次是剧作家“曲笔”反映现实的需要,同时,我国丰富的史料也为剧作家创作历史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以及中国观众对历史剧的喜爱也促使剧作家乐意写历史题材的剧作。
昆剧之衰及其原因
作者:臧卫东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昆剧之衰是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世戏曲史上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昆剧之衰是在“花雅之争”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它标志着古典戏曲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由文人阶段进入了艺人阶段,对后起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昆剧之衰有关的“进化退化说”尽管并不十分科学,但这一理论探讨很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戏曲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昆剧之衰历史很漫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乾隆年间为衰落显现期;二、嘉道之际为衰落加速期;三、咸丰以后为走向没落期。总的看来,昆剧之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文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之间、在昆剧大戏与昆剧折子戏之间、在南北不同的地域空间之间以及在不同的戏剧消费主体之间昆剧在衰败的时间上具有不一致性。二是在花雅消长中昆剧首先失去农村市场,而花部诸戏则对昆剧构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昆剧之衰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合力所致。 从社会方面看,1.市民审美情趣成为昆剧不断走向衰落的决定性因素。2.狎优风气导致观剧者审美情趣之低落,不利于以“贵艺”著称的昆剧和以“重色”见长的花部戏竞争。3.统治阶级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对昆剧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伤害。 从经济方面看,昆剧演出成本高、昆班开拓市场意识不强、从事昆曲艺术的人中缺少经营之才、昆剧演出上座率不高、票房收入低等都是导致昆剧衰落的重要因素。 从文学方面看,清中叶以后,曲学衰微,文人染指昆剧者日少,创作上一味因循模仿,缺少创新,加之昆曲本身曲词太雅,因雅致隔,妨碍了观众对它的理解,逐渐失去以普通市民为主的观众群。 最后,从音律与演出方面看,由于昆曲严守格律,“声协”与“辞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而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昆曲在演唱上又要求极严,具有难学难传的特点,不容易普及。昆剧搬演又以文戏为主,词雅戏冷,不够热闹,综合性不如后起的京剧。 由此可见,昆剧最终失去戏坛盟主的地位是有其必然性的。
元杂剧中医者形象之再讨论:试从元杂剧中医者形象看传统汉医学在元代的发展
作者:李晓梅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中的医者形象共有十三位,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是受到剧作家批判的庸医、恶医。他们如同三棱镜,真实地折射出元代社会汉医学受到一定束缚的发展状况。特殊的民族政策、儒家文化独尊地位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少数民族医学的长足发展以及汉医学内部产生的分歧都是造成汉医学在元代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
浅析元杂剧《灰阑记》与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的异同
作者:周婷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通过结合文本对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在剧情、人物塑造及戏剧主旨等方面进行一次粗浅的比较。通过比较希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戏剧对西方戏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西方戏剧对于中国戏剧采取的是一种继承发展的态度;中国戏剧应该学习这种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的态度。
宋南戏负心戏形成原因新解
作者:崔武杰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宋南戏中有许多反映书生富贵变心的负心戏。在负心戏形成原因上,主流观点是钱南扬先生的“科举休妻说”,“公卿们往往喜欢在新科进士中选婿,企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而新科进士也必须得到公卿们的提掇,才能爬得更快更高;他们之间在相互利用。因此也有知识分子一朝发迹,便丢弃了贫贱时的妻子,赘入豪门,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婚变现象因而较为普遍”~①。此观点影响深远,但也存在缺陷。其最大不足之处是与宋代休妻法律、士大夫对待休妻的态度相矛盾。故此观点需要反思,而负心戏形成原因也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