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杂剧史记戏对《史记》的继承与重构
作者:丁合林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作家创作出了数量众多的史记戏。他们深知《史记》的巨大影响力,于是自觉地继承了《史记》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特点。然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剧作家无疑要用自身的观念审视历史,同时还要顾及观众的心理,应对严酷的法律,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对《史记》进行了重构。
略谈《史记》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李剑鸣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宗道说:“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此话自有见地,但只说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史记》之所以传诵千古而不衰,因为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它不仅写了众多的人物传记,而具刻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一直为后代史家所模仿,然而司马迁精心刻划人物,使历史著作同时又兼具文学性,却是后世史家所望尘莫及的。
论中国散文艺术的“器识”
作者:李正西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研究散文艺术,首先碰到的就是“器识”。刘熙载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知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这是确论。“器识”,原指人的器度与识鉴。“器识”一词最早见之于东汉蔡邕《郭有道碑序》:“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有温恭,仁笃慈惠。夫其器量宏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己。”这是说郭有道种种优秀品格以及器量不可测度。魏晋时代用得更广泛。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德行”、“识鉴”、“品藻”等章记载当时人物器度和识鉴的种种表现,如:《德行》载“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
劫余书屋散简
作者:郭因 日期: 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弁言躬逢“四害”,书亦遭灾。劫后检存,所余无几。夜深偷读,颇有遐思。结绳以记,藏之野墓。“四害”既除,乃稍加整理,名之曰:《劫余书屋散简》。今公之于世,一以示不忘十年长夜,一以庆旭日又复东升。
李梦阳的为人及其文学事业述评
作者:陈志明 日期: 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他一生批逆鳞,捋虎须,反对势要,五次陷于囹圄。在文学事业上,他回澜障倾,反对风靡一时的“台阁体”的萎弱文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复古流派。他的骚体赋,学习屈原、贾谊,文章取法《左传》、司马迁,诗歌创作出入汉魏与李、杜之间,同时又不失其雄豪的个人特色。在有资格列名于我国古代文学史长卷的二十余名甘肃籍作家中,就
李梦阳的为人及其文学事业述评
作者:陈志明 日期: 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他一生批逆鳞,捋虎须,反对势要,五次陷于囹圄。在文学事业上,他回澜障倾,反对风靡一时的“台阁体”的萎弱文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以他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复古流派。他的骚体赋,学习屈原、贾谊,文章取法《左传》、司马迁,诗歌创作出入汉魏与李、杜之间,同时又不失其雄豪的个人特色。在有资格列名于我国古代文学史长卷的二十余名甘肃籍作家中,就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