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明中后期抗倭诗中的倭寇形象塑造——以徐渭、戚继光、俞大猷诗为例
作者:乔小娜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中后期的抗倭诗具有以诗补史的性质,记录了抗倭战争的相关史实,反映了明人眼中的倭寇形象。抗倭诗刻画了倭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情,并将倭寇想象为海中的怪兽和鬼神,赋予倭寇各种非人类的身份,客观纪实与浪漫想象兼具。
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杂剧与《木兰辞》比较研究
作者:徐涛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是在继承《木兰辞》经典故事模板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该剧对"木兰"这一形象进行了再度翻新,在《木兰辞》基础上作者加以适时地改编,在对比观照之上,使其不仅有着《木兰辞》中原始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兼具作者当时想要赋予的时代特征。徐渭在创新当中融入了自身对于时代社会的独特感受,一方面以巾帼英雄形象表现对女性的赞美;另一方面则以故事结局暗示人才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这一对《木兰辞》的再度重铸,奠定了徐渭在戏曲方面的地位。他突破杂剧传统,以特有的风格传达出对传统精神的蔑视,赋予《雌木兰》以崭新的时代风貌。
晚明书画艺术的情感本性观念考论——以徐渭和董其昌为主要考察对象
作者:吴衍发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晚明人文思潮推动了美术领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标榜,致使以画寄情的文人画相当繁盛,直抒性情的书法异军突起,书画理论成果显著,艺术的情感本性在晚明文人书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现了徐渭、董其昌等一大批著名的书画家、书画家兼理论家。他们在书画艺术中强调艺术家自然性情的抒发和主体精神的彰显,突出对笔墨情趣的倡导、形式美的追求和诗书画的融合,确立了文人画的主流地位,而文人书画所特具的自娱性和抒情性特征,则进一步彰显了书画艺术的情感本性,影响了晚明以后山水画的发展与演进。
禅学思维对徐渭《四声猿》叙事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柳君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将四部剧总名为《四声猿》,命名之举有其想法与理由。他熟知《金刚经》《楞严经》等禅学经典,其诗文集中"猿"意象有听经习禅悟法之意,禅学思维对其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四部剧的深层联系正是徐渭用禅学双遣否定法与中道观构建的叙事结构,即人物上场叙述当前状态,接着由换装扮演否定当前,最后又通过否定扮演走向中道结局。他以禅学否定法打破世俗固有眼光与思维,彰显人物"本色"这一真谛,但最后不停留于幻相,用中道的结局来表示"本色"是世俗的假名。此叙事结构表达破除诸相的禅机是《四声猿》命名之意,也可见禅学思维对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影响。
徐渭释家类诗歌略论
作者:王彦明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对佛教有较深体悟,他的释家类题材诗歌中或记寺庙游览经历,或叙参禅访道体验,或赞佛题画。作品中借佛教时空思想阐发他对西学输入后新的世界图景的认识;借佛教无分别的观念,抒发平等、一如的理念;借佛教性相观念阐释对外物的体认。因师事季本,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佛学表述中明显带有心学烙印。
自得”与“自鸣”:徐渭古文创作的个性化趋向
作者:刘尊举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者多关注徐渭“真我”说之“真”的内涵,其实更多地 体现于其诗文创作中的是“我”的特征.其所谓“真我”主要是强调 “出乎己”,既有书写自我本来面目之意,又有别出心裁、自辟蹊径之 意.“真”与“奇”构成徐渭“真我”观的两端,“真实”是徐渭古文 思想的基本要求,“奇特”则是其标志性的、最具生命力的风格取向. 徐渭本人将其个性化的创作倾向概括为“自得”与“自鸣“自得” 是自我的生命体验,“自鸣”是独特的表达方式.自我书写的密度与强 度,以及其创造性的书写方式,决定了徐渭在古文发展史中的独特 地位.
上页 1 2 3 ... 36 37 38 ... 51 52 5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