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王世贞“格调说”内涵探赜
-
作者:贾飞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格调说"是明代诗文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作为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其"格调说"在李东阳、李梦阳、李攀龙等人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他在格、调之外,注重才、思的融入,同时强调创作主体自身情性的流露,以求文章整体上达到彬彬之态,情法兼具,这克服了"格调说"之弊病,促进了复古文学的新发展。王世贞将新的"格调说"理论付诸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并使之成为其评论文章和作者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王世贞的"格调说"有其自身内涵和价值,是王世贞诗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王世贞“格调说”内涵探赜
-
作者:贾飞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格调说"是明代诗文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作为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其"格调说"在李东阳、李梦阳、李攀龙等人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他在格、调之外,注重才、思的融入,同时强调创作主体自身情性的流露,以求文章整体上达到彬彬之态,情法兼具,这克服了"格调说"之弊病,促进了复古文学的新发展。王世贞将新的"格调说"理论付诸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并使之成为其评论文章和作者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王世贞的"格调说"有其自身内涵和价值,是王世贞诗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孟称舜戏曲思想研究
-
作者:李将将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孟称舜的戏曲理论是中国戏曲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戏曲理论主要集中于《古今词统序》、《古今名剧合选序》、《贞文记题词》、《娇红记题词》、《二胥记题词》这五篇文章以及散注于《古今名剧合选》中的649条批注中,虽然理论的论说不够深入,条理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但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戏曲理论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了孟称舜戏曲理论的三个方面,即情性论、本色论、风格论文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晚明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背景。第一节概括了晚明戏曲创作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富于浪漫气息的言情剧创作和具有浓郁现实色彩的戏曲创作两个方面。第二节交代了晚明戏曲理论概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理论著作,是中国古典曲论最为鼎盛的时期。戏曲理论涉及到了言情论、创作论、戏曲文体流变观、戏曲批评以及风格论等诸多方面。第二章主要叙述了孟称舜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概况。第一节介绍了孟称舜的生平事件和学识修养,旨在突出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渊博的学养。第二节概括了孟称舜的主要戏曲创作情况。主要体现了其对临川派言情剧的摹拟以及对现实的高度关注。第三章论述了孟称舜的情性论。这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一节先论述了孟称舜关于文学情感起源的看法,分析了孟称舜与汤显祖、李贽等人的区别,与传统文论中“感物说”的区别,从而对其审美观念作出概括,并涉及到了关于晚明启蒙思潮的相关看法。第二节分析了孟称舜戏曲言情思想中情的内涵。其继承了汤显祖的至清思想的精髓,并丰富和发展了情的内涵。第三节则论述了孟称舜对性情的关系的认识,并比较了其与公安派认识上的差异。第四章介绍了孟称舜的本色论。第一节论述了孟称舜对于戏曲文体流变的认识以及对“曲”之本质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把握。第二节分析了孟称舜“本色论”的内涵。他的“本色论”主要是从三个维度来论说的,其一是指语言审美追求,其二是指情感的抒发是否真实,其三是指人物塑造是否真实,叙事是否真实的,并指出其本色论的认识与他对曲的本质规律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有密切关系。第三节是关于“本色当行”的实现,涉及到创作论的内容。第五章主要概括了孟称舜的风格论。第一节对其风格论的内容以及其意义做了概述。第二节具体地分析了孟称舜在风格批评中采用的方法。
-
孟称舜戏曲思想研究
-
作者:李将将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孟称舜的戏曲理论是中国戏曲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戏曲理论主要集中于《古今词统序》、《古今名剧合选序》、《贞文记题词》、《娇红记题词》、《二胥记题词》这五篇文章以及散注于《古今名剧合选》中的649条批注中,虽然理论的论说不够深入,条理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但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戏曲理论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了孟称舜戏曲理论的三个方面,即情性论、本色论、风格论文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晚明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的背景。第一节概括了晚明戏曲创作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富于浪漫气息的言情剧创作和具有浓郁现实色彩的戏曲创作两个方面。第二节交代了晚明戏曲理论概况。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理论著作,是中国古典曲论最为鼎盛的时期。戏曲理论涉及到了言情论、创作论、戏曲文体流变观、戏曲批评以及风格论等诸多方面。第二章主要叙述了孟称舜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概况。第一节介绍了孟称舜的生平事件和学识修养,旨在突出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渊博的学养。第二节概括了孟称舜的主要戏曲创作情况。主要体现了其对临川派言情剧的摹拟以及对现实的高度关注。第三章论述了孟称舜的情性论。这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第一节先论述了孟称舜关于文学情感起源的看法,分析了孟称舜与汤显祖、李贽等人的区别,与传统文论中“感物说”的区别,从而对其审美观念作出概括,并涉及到了关于晚明启蒙思潮的相关看法。第二节分析了孟称舜戏曲言情思想中情的内涵。其继承了汤显祖的至清思想的精髓,并丰富和发展了情的内涵。第三节则论述了孟称舜对性情的关系的认识,并比较了其与公安派认识上的差异。第四章介绍了孟称舜的本色论。第一节论述了孟称舜对于戏曲文体流变的认识以及对“曲”之本质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把握。第二节分析了孟称舜“本色论”的内涵。他的“本色论”主要是从三个维度来论说的,其一是指语言审美追求,其二是指情感的抒发是否真实,其三是指人物塑造是否真实,叙事是否真实的,并指出其本色论的认识与他对曲的本质规律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有密切关系。第三节是关于“本色当行”的实现,涉及到创作论的内容。第五章主要概括了孟称舜的风格论。第一节对其风格论的内容以及其意义做了概述。第二节具体地分析了孟称舜在风格批评中采用的方法。
-
明代复古派诗论的言情观
-
作者:王明建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对明代复古派诗论,学界重点关注其复古观,往往忽略了比复古观更丰富、更系统、更深入的言情观,从而影响了对明代复古派诗论的整体把握。明复古派言情观详论"诗贵情思":在"情"与"理"、"叙事"与抒"情"、"议论"与抒"情"诸多关系中,在"情"、"景"、"意"、"思"、"才"、"气"、"调"、"声"、"韵"、"音"、"词"、"格"、"节奏"、"律吕"诸多元素中,都是以"情"为核心,并且"情"要"真"、"深"、"动人"。从"情"出发学习诗歌历史:在《诗经》中学《风》而弃《雅》《、颂》,是因为《风》有情而《雅》《、颂》无情;在唐宋诗中学唐诗而弃宋诗,是因为唐诗有情而宋诗无情;学习《风》诗、唐诗除因为"情"的因素外,还因为"真诗乃在民间"。因为明复古派言情观克服了历史上"情礼"观的保守、艳情观的庸俗、理学家"性情"、"情性"论的板滞、情功利观的狭隘,且反程朱理学赞阳明心学,所以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学界忽略明复古派言情观源自诸多原因,而这些原因大都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