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考
作者:张熙媛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以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汇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关汉卿杂剧中的方言词汇,旨在宏观、微观上能够较为全面的描写其戏剧中晋语词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关汉卿的籍贯山西运城解州说进行一定层次的讨论与论述。论文除绪论部分外共分为三个章节,各章节概要如下:绪论部分对元杂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其语言亦文亦俗,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就关汉卿戏剧方言词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尚无系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价值。本文运用内证法,重点想要考证每个词的语音、词汇意义,从而归纳总结出其中的词汇特色。第一章对关汉卿的生平和其戏剧情况作了简要的概括。关汉卿,号一斋,老年时又号已斋叟。他由金入元,与太医院有所关系。一生最为专注于戏剧活动,是一名多产的作家,写的剧本至少有六十多个,但遗留下来的仅剩18种。对关汉卿戏剧语言的研究,前人已做出不少贡献,文献校注类、辞书训释类与专著论文类都有涉及。第二章对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进行了考释。以《汉语方言大词典》为判定依据,从词语分类的角度上,将其分为了实词、虚词两大类。在每一类中,又细分为若干类。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从而对其语义、语境的使用做出详细的整理。第三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对晋语的历史来源及其与汾河片方言同源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且考证分析了关汉卿戏剧所见河东语词,最后总结出关汉卿戏剧所见晋语词的特色。词汇方面:有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方言特征词;晋语的词汇发展系统慢于普通话,保留了大量古语词;有丰富的重叠构词形式。语法方面:有“圪”头字;指示代词三分。
民间的包公崇拜与包公戏研究
作者:王之涵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包公是一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民间崇拜对于包公形象的塑造一直没有间断。戏剧与民间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表现包公崇拜的重要舞台。从元杂剧开始,戏曲舞台上就不断搬演包公题材故事,包公戏至今依然不断有新的剧本出现。包公被民间的造神运动推上神坛的同时,戏曲舞台上的包公也变得神奇起来。 本文在弄清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的基础上,考察了包公崇拜在民间的发展情况。民间对包公的崇拜主要表...
清代戏剧中介子推形象研究
作者:李维敏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代以介子推故事为题材的戏剧较为丰富,介子推形象也更加多元化。长期以来,学界多关注介子推故事源流的考证和介子推形象的演变,对介子推在某一时代形象特色的关注较少。本文即以清代戏剧中介子推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介子推形象在清代的独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清代戏剧中介子推文武形象的双脉发展。前代小说、戏剧对介子推是文臣还是武将的定位较为模糊,而清代戏剧中,介子推文臣和武将形象的刻画,更为明确。总体来看,介子推文臣形象的塑造更为丰富,但情节上多移植、改写他人故事,创新性不足。武将形象的塑造虽略显单薄,但情节的设置,是剧作家脱离史实的创造。清代戏剧中介子推武将形象的塑造对后世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章研究介子推形象在清代杂剧中的世俗化。杂剧《豆棚闲戏》虽据话本小说《豆棚闲话》改编,但两者在介子推形象塑造时的侧重点又有不同。小说保留了传统介子推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更改细节,实现介子推形象的重塑。而杂剧对介子推随主流亡的经历一笔带过,有意淡化介子推的忠臣形象,突出介子推的惧内和懦弱。介子推世俗化形象的出现,既与作者身处的社会现实有关,也与介子推故事的民间传播有关。第三章研究清代戏剧中介子推忠孝形象内涵的转变。先秦时期,介子推身为重耳的家臣,忠君思想是“知家不知国”,维护以重耳为首的小团体利益。清代戏剧中,介子推的“忠君”思想变得复杂起来。他有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违背君主的意愿,能够做到“从道不从君”,有时又表现出愚忠的倾向。他选择辅佐重耳,既因为重耳良好的品行,也因重耳储君的地位。清代戏剧首次实现了介子推孝子之“名”与“行”的合一,介子推奉行孝从于忠的思想。第四章研究介子推隐士形象在文人传奇和花部戏曲中的差异。文人剧作家通过介子推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民间艺人创作的花部戏曲则通过介子推形象塑造,表达自身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文人传奇以介子推飞升成仙的大团圆结局,解决了重耳与介子推之间君负臣的问题;花部戏曲则继承了元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批判精神和人物悲惨的命运,表现出晋文公与介子推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清初戏剧与道教思想
作者:党月异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道教与中国古代戏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元明清时期道教虽不如佛教势力强大,但与戏剧关系而言,道教的影响却大于佛教.明末清初,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道教对戏剧的影响更密切更深远更广泛.道教的形式成为寄托民族情绪的最好躯壳,道教的思想成为剧作家抒写人生郁闷、焦虑与无奈的最佳归宿,道教的想象成为剧作家驰...
马里沃戏剧的任务关系结构
作者:曹胜超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旨在分析马里沃戏剧中人物关系的结构。论文首先着重分析马里沃戏剧中的几个基本的人物关系,即主仆关系、男女关系、情敌关系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然后,论文又把这些关系放在更大的范畴内进行考察。通过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的运用,论文建立了马里沃戏剧的叙事功能结构,分析了上述各种人物关系如何结合而成为戏剧的总体结构。在对马里沃戏剧的综合、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论文归纳出了该戏剧的以主仆和男女两种关系为基础的人物关系基本模式,即“男女主仆四人模式”和“男女两对平等人模式”。通过这两种模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马里沃戏剧基本结构中的人物关系。此外,在结论部分,通过考察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剧作家本人思想之间的联系,论文对在形式的和谐背后隐藏着的作家的社会思想观念做出了初步的阐释。
从吴梅村戏剧创作论其仕清的文化心理成因
作者:张苏榕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吴梅村的戏剧创作于吴梅村明亡后隐居直到仕清这十年之内。笔者认为他写于此间的三部剧作以其独特的方式透露了作者最终走出背恩仕清的心理基础。本文以三剧作为文本基础,探究吴梅村从中透露出的复杂心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关注个人命运沦落的表象下涌动着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背离;第二,家国兴亡的历史幻灭感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生悲剧观。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