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的悲剧、喜剧和悲喜剧——从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剧作谈起
作者:安葵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戏剧家逝世400周年,我国各地举办了各种纪念研讨活动。从各个方面对两位戏剧家进行比较都是有兴趣的话题;本文试从人们对他们剧作体裁的不同归类和不同评价谈起,探讨中西戏剧美学观念的不同。对莎士比亚的剧作有不同的归类法。最早出版的莎士比亚的剧本集是由他的同戏班的同伴们收集编辑的,他们把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三种。譹后来通常人们把他的作品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历史剧等。又有“六部成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纪要
作者:郑培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一六年中华学社与香港政府康文署合作,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剧院举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由本人策划主持,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莎翁与汤公所涉及的文化议题。论坛做了全程录像,并由香港公开大学剪辑,在香港明珠电视的公开大学频道播出,作为教学项目。根据录像转录的文本有两万余字,现由本人改写为纪要,与论坛内容大致相同,但有所增删。
清代戏曲论争中的汤显祖
作者:黄桂娥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的作品一直是赞誉与争议并存。在明代,汤显祖就亲身经历了一场争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进入清代以后,在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下,围绕着汤显祖作品的评价之争,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向更复杂、更多元的方向展开。一、雅俗之争中的汤显祖清初曲坛尚雅,清代诸多士子文人,借戏曲创作尽显学识才情,并以之作为评判戏曲艺术成就高低的标志。尚雅的戏曲家,会把戏曲当作一种案头把玩之物,比如尤侗。尤侗在《西堂乐府·自序》云:“然古调自
汤显祖简介
作者: 暂无 日期: 202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精古文诗词,还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以戏曲创作最为著名。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依其书斋名称“玉茗堂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高,为其代表作。“四梦”完整地展示了其“至情”理论,强调人的情感需要,肯定人的审美欲求,充满人文关怀。其剧作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还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明清上海戏曲研究
作者:尹蓉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戏曲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出现了许多作家作品,舞台演出也很频繁,在剧种声腔方面,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戏曲在上海都市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戏曲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明一代至清中叶,家乐是上海戏曲演出的主要形式之一。文人士大夫蓄乐成风,这推动了上海地区戏曲创作和理论的发展,提高了戏曲演出水平,对上海昆曲“劲而疏”(潘之恒《鸾啸小品·叙曲》)风格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上海棉纺织业发达,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贸易。商人重利奢华的生活方式对上海戏曲的发展起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演剧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庙会演剧,二是会馆演剧。商人讲求排场之风气对戏曲的发展也产生过-定的负面影响。晚清开埠后,江浙、闽粤、苏北等地人口涌入上海,在上海形成不同阶层,也带来了各种地方戏曲,如广东戏、苏滩、宁波滩簧、绍兴戏以及淮剧、扬剧,它们在上海的发展各不相同,但不同程度地丰富了上海戏曲,促进了海派戏曲文化风格的形成。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戏曲种类。它在形成过程中,和东乡调、花鼓戏、本地滩簧关系密切。由于使用土语宾白,内容贴近生活,多是有关男女爱情的描写,所以屡遭清朝统治阶级的严禁。但是它却受到了上海普通观众的喜爱。最后,在吸收其他剧种演唱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上海特有的剧种。明清上海戏曲系年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上海戏曲发展的脉络,明清时期上海作家生平交游、戏曲作品及其本事、上海地区戏曲演出情况、戏曲理论的发展情况等,为我们了解上海戏曲发展提供一些线索。
上页 1 2 3 ... 12 1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