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琼剧服饰研究
-
作者:吴秀川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琼剧是流行于海南岛的地方大戏,传播范围包括海南全省以及邻近的广东雷州和高州、广西合浦一带,以海南方言演唱。琼剧在清代时被称为“土戏”,在琼山、海口一带则按照当地方言称作“斋”,在清末民初才被叫做为琼剧。因为琼剧的发源地在琼山(古称琼州),所以琼剧又被海外的琼籍华侨称为琼州戏、琼音。“琼剧”这一名称的出现始于1923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普遍叫法。随着“下南洋”浪潮的出现,琼剧也在东南亚各国有着大量的演出,被誉为“南海的红珊瑚”,海南人民则亲切地称琼剧为“琼花”。 戏曲服装又叫“行头”,包括戏衣、盔头、戏鞋三大类。先秦时期的“优孟衣冠”被认为是后代戏曲服装的滥觞。元代是元杂剧发展的繁荣时期,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一种区别于生活服装、专用于戏曲表演的服装,被称为“行头”。 琼剧的服装分为传统服装和现代服装。由于现代装基本与当代生活常服无异,所以本文论述的对象主要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服饰。琼剧的传统服装与中国其他剧种的服装大致相同,大多以明、清两朝的常服为基础,而以明朝服装居多。传统服装尽管以明、清朝的穿衣习惯为基础,但在表现某一朝代人物时并不一定要求按照那个时代的服装穿戴,只要求相似即可。戏曲服饰可以说是戏曲的“名片”,它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运用造型艺术的手段在戏曲表演中将实用与审美巧妙结合。戏曲服装的不同款式设计、色彩纹样的搭配能明确地表示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有利于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戏曲服装的优劣甚至可以影响一台戏的质量以及观众对之的印象。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探究琼剧的戏曲服饰:第一章采用文献法,论述琼剧的历史及其发展,分析琼剧的构成因素;第二章从服装设计学角度分析了构成琼剧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刺绣、面料五大因素;第三章分析了琼剧服饰的特点、对舞台演出的重要性,并对现今琼剧服饰行业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清代戏曲在江户时代日本的演出及影响——以长崎唐馆为中心
-
作者:夏心言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江户时代(1603—1867)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日本宽永十年(1633),将军德川家光颁布锁国令,规定"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①。与此同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也下达了类似的指令。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颁布圣旨,关闭沿海口岸,仅留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至此,两国进入锁国时期。锁国时期的日本,在外国贸易方面只保留了与中
-
宋代至清代戏曲服饰风格演变
-
作者:李晓红
日期:
2022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戏曲服饰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象征符号,其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嬗变。宋朝至清,戏曲服饰在汲取日用常服和品官服饰营养的基础上,总体呈现出由简至繁、由生活实用到艺术审美的发展趋势,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宋金杂剧服饰承袭了自唐参军戏以来的滑稽风格,且与生活常服较近,因此在服饰中呈现出生活化与滑稽性并举的风格特征;元明杂剧创作实现了一代之盛,在服饰方面也表现为样式各异、色彩绚丽,不断趋于丰富化与艺术装饰化;明清传奇阶段,伴随舞台艺术的表意功能与综合化程度都达到了高度的自由,其服饰风格也走向高度艺术化与程式化的稳定阶段。此外,不同角色服饰在色、型、图、质等元素上的形态差异,亦进一步反映了阶级有别、性格有别、风俗有别、方位有别等戏曲服饰的设计规制与文化内涵。
-
《穿戴题纲》与故宫藏清代戏曲服饰及道具
-
作者:曹连明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穿戴题纲》一书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清代宫廷戏曲演出的盛况,是研究清代宫廷戏曲曲目及戏曲服饰、道具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近年来,专家、学者就《穿戴题纲》的成书年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嘉庆二十五年和道光二十五年两种观点上。本文通过对清宫戏本的考察,发现戏本中避道光帝(?)宁之"宁"字讳的戏目比比皆是,宁字或改清,或改明,或改静,或缺笔,而《穿戴题纲》中遇"宁"字时,没有避讳,直书为宁,故认为《穿戴题纲》为嘉庆二十五年的版本。《穿戴题纲》记录了清宫常演的戏目484出,并将这些戏目中演员的穿戴,乃至所用道具分别记录在案,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清宫旧藏戏曲服饰和《穿戴题纲》的记录进行比对研究,通过二者的异同,对清宫戏曲服饰的特征、发展、变化进行考察,进而揭示清代戏曲服饰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